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盛夏的清晨,泉州市洛江区罗溪镇洪四村的人们踩着晨露走向廊桥时,老年人活动中心的健身器材已随着人们身体的舒展发出轻响;临近正午,长者食堂飘出饭菜香,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就着可口饭菜话家常;午后,马甲镇蔡内村的孩子们则蹦跳着穿过一片花海,准备去农耕基地上亲子体验课……这几幅和美乡村生活图景背后,是洛江区以乡村“五个美丽”整村打造为抓手,把民生清单变成幸福账单的扎实实践。
环境蝶变:从“将就住”到“住得爽”
洪四村的沿溪步栈道上,1.1公里长的路径串联起景观亭与花卉林,村民们常说“比城里公园还舒服”。这个森林覆盖率超98%的村庄,公路通户率、移动光纤入户率均达100%,三座停车场和完备的旅游标识牌,让112亩樱花园成了周边居民的周末打卡地。正在推进的宫山组沿街店面改造,将对150米立面统一修缮并加装太阳能夜景灯,10万元打造的10户美丽庭院连片整治,年底完工后将让“推窗见绿”成为更多村民的日常。
从洪四村的山水画卷转到蔡内村的宜居实景,变化同样触手可及。通过乡村能人活动筹资资金后,主干道“白改黑”工程让雨天不再泥泞,安全饮水项目解决了300多户村民的用水难题。20户以上集中连片的美丽庭院正加紧打造,600平方米的房前屋后整治将杂草丛生的角落变成“微花园”。最让村民满意的是2.5公里登山道的太阳能路灯,“以前摸黑走,现在晚上散步还能看路灯上的红色故事”,这正是老区主题公园建设带来的便利。
产业造血:从“守着田”到“挣好钱”
环境美了,口袋也要鼓起来。洪四村有序有效引导山坡荒地流转,成立农民合作社和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吸引203户村民参与,种植苗木40万株,建成花卉基地900亩,创造集体收益100多万元。旅游产业的兴旺,让当地特色的“洪岩三宝”——采用古法炮制的酸茶清冽回甘,九蒸九晒的熟地滋阴补血,精心培育的麦冬润肺养颜,这些承载着乡土记忆的伴手礼,通过游客的口碑传播走向各地,成为村民增收的“香饽饽”,也让更多人通过这些特产认识了洪四村。
蔡内村76亩农耕研学基地正加紧建设,划分的种植区、共享农田区等六大区域,将让零散土地产生聚合效应。“蔡内有菜”基地通过集中外包经营,推动粮田向“优质连片”转型。泉榕古道的“漫道求学”景观旁,28间党校宿舍与2座停车场已配套建成,正串联起“研学+食宿”的产业链条。依托这一基础,蔡内村深度挖掘贞义姑牌坊、泉榕古道等文化根脉,精心打造“一园一馆一坊一庙,古道古桥古树古装”的特色产业模式,如今每年能吸引2万人次前来游览体验,让沉睡的历史文化资源真正转化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鲜活动能。
从一村之美走向全域之兴,民生改善的故事,正在洛江的每一寸土地上持续生长。(施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