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60余项创新工具亮相SHEIN匠心工具日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经济 > 正文

60余项创新工具亮相SHEIN匠心工具日

来源:光明网2025-07-24 14:40

  在7月23日举办的SHEIN第二届匠心工具日活动现场,展区被精心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域:既有展示热门工具的“明星区”,也有陈列最新研发成果的“新品区”,更有针对特定工艺的鱼骨区、缩褶区、贴车区等专业展区。通过“线下展示+线上直播”的双渠道模式,SHEIN现场向供应商集中展示了60余项为解决生产痛点而研发的技术工具和智能设备。

  精益工具创新助复杂工序平均提效80%

  在礼服、婚纱等高级定制服装领域常见的珠片、珠绣和烫钻面料,因其独特的视觉效果正逐渐成为时尚界的新宠。然而,这些精美装饰背后复杂的制作工艺,却让许多中小型服装工厂望而却步。

  以珠绣面料为例,其制作过程中面临的核心难题在于面料表面凸起的珠子容易在缝纫过程中卡住机针,导致频繁断针。传统解决方式需要工人先用锤子敲碎或钳子夹破缝纫线路径上的绣珠,不仅效率低下,还存在诸多问题:手工操作难以把控碎珠的力度、易损伤面料、工序耗时久导致产能受限、对工人手艺要求极高等导致招工难、新人培训成本高。

  针对这一行业痛点,SHEIN服装制造创新研究中心开发了两款工具:“珠绣拼缝压脚”,这款安装在平车上的特殊压脚,能自动推开缝纫路径上的绣珠,使机针精准穿过绣珠间隙,既保护了绣珠的完整性又避免断针风险,很好地解决了无打边工艺需求的珠绣面料缝制难题;对于后续有打边需求的工艺而言,“平车碎珠套件”则创新性地整合了碎珠与吹气功能,可在平车上用该创新工具平稳完成碎珠工序,并同步由另一个工具进行吹气清除掉旁边的珠管碎片,为后续的打边工艺创造理想条件。

  这两款工具自2024年推出以来进行持续迭代优化,截至今年4月已累计交付700件。这些创新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行业的工艺难题,更直接带动了SHEIN珠绣面料订单量的增长,实现了供应商与品牌的双赢。

  活动现场,SHEIN特别设置了“新品专区”展示今年最新研发的7项重点工具。其中,平车可调织带拉筒、四线打边车花边织带压脚、平车珍珠钻石织带拉筒等创新工具,有效解决了服装制作中常见的辅料加工难题。这些工具适用于袖口、下摆、领口等部位的织带、花边装饰工艺,简化了传统工艺中多道工序的复杂流程,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以前遇到工艺复杂的款式时,我们常常束手无策,因为市面上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在服装行业深耕二十多年的SHEIN礼服供应商王峰表示,“如今情况大不相同,只要生产中遇到技术难题,SHEIN的专业团队就会立即响应。他们不仅会为我们量身定制解决方案,还提供详细的教学视频来指导工具的安装使用,甚至会派专人到工厂实地考察,确保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技术研发-场景验证-产业应用”闭环推动产业升级

  匠心工具是SHEIN自主品牌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助力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依托数字化技术驱动的柔性供应链模式创新,SHEIN得以精准对接产业供给与市场需求,以小批量首单、再根据销售情况返单的“按需时尚”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行业长期承受的“高库存积压”风险之痛,更从源头提升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并得以保障产品的高性价比、丰富度与时尚性,从而获得全球消费者的日益青睐。

  为了提升整体效率,以及提升供应商综合能力,SHEIN持续投入,在技术创新、培训支持、工厂扩建、社区公益服务、绿色减碳等领域对供应商进行全面赋能。其首个服装制造创新研究中心,不仅持续输出柔性供应链行业标准,还致力于探索前沿制造技术,通过提供技术研发、工具、设备等的全方位支持,有效提升了服装这一非标行业的标准化水平。面对消费需求快速变化、制作工艺和原材料不断更新的行业特性,这些创新解决方案显著提高了产品交付品质的稳定性,助力供应商及整个产业实现数智化和精益化升级。

  在本次匠心工具日活动现场,多款能够显著提升效率与准确率的智能设备也备受供应商关注,这些创新设备支持一键信息同步至电脑或手机应用,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其中几款设备尤为亮眼:“智能E尺”采用手持软尺分段测量技术,可以自动叠加核算数值,解决传统测量误差问题;“智能克重测量仪”突破样品形状限制,支持蓝牙数据传输,实现精准快速测量。

  这些创新成果正是SHEIN通过“技术研发-场景验证-产业应用”闭环模式推动产业升级的生动体现。基于这一模式,SHEIN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今年上半年先后与东华大学和传化化学达成战略合作,在产业升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其中,与东华大学联合研发的再生涤纶解决方案,能够回收利用废旧纺织材料等消费前后涤纶材料,具有显著的应用性和经济性;与传化化学成立的联合实验室,将重点推进印染加工的数字化和绿色低碳升级,同时开展新型功能面料研发,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纺织印染技术创新中心。

  资深跨境电商专家林智勇表示,SHEIN通过深耕产业,以生产环节持续研发的精益工具为杠杆,结合深入至再生原材料、面料的前沿数码印染技术、工厂能效提升、环保包装、绿色物流等上下游各环节的技术创新,以更厚实的技术底座全链条撬动传统制造的数智化、精益化、绿色化变革,实现供应商与产业“生态共赢”,最终将中国纺织服装业的“规模优势”转化为“价值优势”,推动全球时尚产业可持续发展。(张伟)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 多项数字技术解码“兵马俑军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