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土地上“长出来的礼物”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土地上“长出来的礼物”

来源:人民日报2025-07-24 09:43

  曾经“没想到”“不敢想”的事变成现实,发展节奏与质效上的“反差”恰是活力中国的体现,技术出海、圈粉世界的“延展”恰是自信中国的姿态

 

  夏天的感觉,往往来自“瓜果”。超市整瓜自选、街头现切瓜摊、鲜果社区团购、各类水果茶饮等,让人们有了多元选择。

  “瓜果自由”的背后,是农业发展结下的“甜果”。自主育种,南繁北育,让瓜果的优质品种更多、单产有效提升;技术赋能、生态涵养,让戈壁滩可变西瓜田;电商与冷链的布局,瓜果从地头到餐桌实现提速配送……科技创新提效益,延链补链优服务,映照出农业发展的沧桑巨变与光明前景。

  自古以来,我国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国,由此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农耕文明,总结出反映季节更迭又指导生产的传统历法。农业耕作的土地上,深扎着中国人的根、涵养着中国人的情。农业现代化历程,为观察中国的发展打开了一扇重要窗口。

  有人说,今天的中国农业让人颇有反差感。以特色农产品为例,黑龙江佳木斯的蔓越莓、四川雅安的鱼子酱、新疆伊犁的罗氏沼虾、上海崇明的藏红花等,一度让本地人惊喜又惊叹。看如今的田间,有连片的农场,也有自种的地块;有耕作的“土办法”,也有吸引外国人前来学习的“新农技”。正因幅员辽阔,从南到北、自东向西,人们能看到不同的土壤、地貌与作物,也能看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物制宜的方式方法。

  看上去的反差感,实则是多样性。当前,农业生产在规模上“大”“小”并存,在形态上跨界融合。农业早已不是单纯的“一产”,与文旅、康养、电商等结合后,土地上长出“摇钱树”。这不仅赋予农业以新生机,而且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带来新机遇。

  新机遇不仅在本土,两个故事解其意。怀揣“农业梦”的希腊人Nikos来中国攻读博士学位,看到市场潜力,选择创业,希望将有机蔬果从田间地头直送千家万户;作为中国特有技术,菌草技术已推广到107个国家,“幸福草”造福更多人。从外国友人在华圆了“农业梦”,到“中国草”助力更多人实现“致富梦”,中国农业孕育的新机遇,彰显出从本土到世界的延展性。这与和合理念也一脉相承。

  有学者提出,农业是“中国给世界的礼物”。在历史长河里,中国较早地将野生植物驯化为谷子、黍子;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将农业技术推广开来,为全球减贫作出贡献。立足世情、国情、农情,实现富农、强农、兴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主攻单产、提升品质、科技赋能等工作仍需强化。古今绵延,内外融通,强起来的中国农业,不仅能成为自身发展的“压舱石”,也能为更多国家和地区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给世界的“礼物”,何止是农业。反差感与延展性,又何止体现在农业领域。

  从“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拥有完整工业体系,再到智能制造“越造越好”;从未尽的10万英里“铁路梦”,到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从向西方车企学习油车技术,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工厂感受“未来出行”……曾经“没想到”“不敢想”的事变成现实,发展节奏与质效上的“反差”恰是活力中国的体现,技术出海、圈粉世界的“延展”恰是自信中国的姿态。

  再拉大视角观之,共建“一带一路”,以“双碳”引领建设清洁、美丽、可持续的世界,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中国方案……面向世界,从中国土地上“长出来的礼物”,是倡导与行动带来的稳定性,是理念与实践生成的好光景。

  我们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有“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有全球发展“确定性的绿洲”,还会继续孕育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李洪兴)

[ 责编:刘晗旭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接受外国新任驻华大使递交国书

  • 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精彩剪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盛夏时节,数千名科技精英正在浙江湖州西塞科学谷潜心攻关。作为湖州“五谷丰登”计划的首个“创谷”项目,西塞科学谷开园3年来累计引进省内外科技团队近40个、汇聚科技人才2600余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2025-07-25 10:05
一台银灰色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车间内沉稳行进。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
2025-07-25 10:05
24日中午12时许,“新舟”60民用搜救机顺利起飞,经过1小时20分飞行并完成预定验证科目后,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顺利完成首次飞行。
2025-07-25 10:01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025-07-25 02:55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25-07-25 02:5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对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腕足动物化石居群展开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些远古海洋底栖生物如何利用刚毛来维持彼此间的“社交距离”
2025-07-24 03:15
在广袤的田野上,每一抔泥土都隐藏着一个微观的奇妙世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
2025-07-24 03:15
雄伟的跨海大桥、海中的钻井平台……人类的脚步正延伸向深海。
2025-07-24 03:15
“孙女给我请了一个24小时‘家庭药师’,就在我的手机里。边聊天,边指导我用药,省心安心、方便管用!”视频中的高奶奶高兴地说。
2025-07-24 03:15
“中试”即中间试验,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跨越至生产线的关键桥梁。中试成功与否,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5-07-24 03:15
8月1日—8月30日,为市民带来国防科普与沉浸式军事体验的盛宴。
2025-07-23 15:19
如果未来20年我们能造出通用量子计算机,它将提供一种革命性的计算能力。
2025-07-23 09:20
在广州,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小心地穿上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在设备辅助下轻松登上楼梯。曾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2025-07-23 02:40
“智能电网可接纳高比例新能源”“地下空间深度开发与空中慢交通系统立体分流”“太空超大型设备实现在轨制造”“生态标签农产品比例提至40%以上”“脑机接口技术为脑功能损伤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
2025-07-23 02:4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院士团队日前发布“气候智慧型适应性造林”新范式,构建起气候—树种—立地精准匹配体系
2025-07-23 02:4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大麦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团队在一种小麦野生近缘种——冰草中鉴定出一个可调控穗粒数的关键基因AcRR1
2025-07-23 02:40
22日17时37分,随着330千伏玛玉二线结束试运行,330千伏玉树第二回线路工程宣告正式投运。
2025-07-23 02:4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21日发布的第五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越来越多群体共享数字发展成果。
2025-07-22 10:35
“对承担国家、北京市6G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企业,给予1:1配套、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
2025-07-22 02:35
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团队联合相关科技企业,成功研发“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并正式对外发布。
2025-07-22 02: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