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如今秦皇岛的农业,正在从传统种植向智慧农业加速转型——田间地头的现代化大棚里,传感器实时监测温湿度,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供给养分,而秸秆生物反应堆、脱毒种苗培育等新技术的研发,虽破解了传统农业的资源约束难题,但又面临着前期研发投入大、产业链协同不足的发展瓶颈。税务部门以实打实的政策支持和精细服务,推动“田埂上的产业”升级蝶变,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税动力”。
科技赋能:秸秆化“金” 草莓凝“玉” 税惠推动技术升级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某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现代化大棚里,番茄植株整齐排列,果实饱满。这家合作社联合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合作研发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用秸秆替代传统化肥,既破解了秸秆焚烧的污染难题,又提升了农产品品质与产量,实现了番茄种植降本增效。如今,该品牌的生态水稻、玉米等绿色农产品,凭着过硬品质定点销往京津冀等地,广受好评。
除了种植新技术,种质研发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山海关区某草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培育出“香玉”品种的红色草莓,果肉细腻。
“草莓种质的研发周期长,需要屡次的试验和持续的资金投入,税收优惠政策给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企业财务负责人指着温室内实时监测环境的仪器感慨道,仅2024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一项,该企业享受12万元的税收优惠。为支持草莓行业发展,山海关区税务局建立农产品企业台账,实行“一企业一台账”精细化税务管理模式,定期推送税收政策,确保税费优惠应享尽享。
全链护航:从“种苗”到“市场”税务辅导筑牢合规根基
优质的种苗是保障甘薯种植效益的前提,在卢龙县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无菌实验室里,水培扩繁系统正孕育着新一代脱毒薯苗。“每株苗都经过病毒检测,结薯量可提升30%,大小均匀度达95%以上。”该公司技术总监介绍道。
这边“科技苗”破土,那边卢龙县税务局“税农帮”团队已上门植入“合规基因”,通过“一企一档”定制服务,每季度开展税务核算专项辅导,帮助企业规范涉税账目。
“从农产品免税政策到新电子税务局的操作流程,这张卡片就是我们的办税指南针。”该生态农业负责人高清喜展示着税务部门特制的《甘薯企业税费政策明白卡》。针对产业链上中下游15类涉税痛点,卢龙县税务局组建“税农帮”青年服务团队,通过图文手册、实操视频、现场答疑三维辅导,累计化解发票开具、申报操作等难题50余件次。
在某食品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全自动生产线正将甘薯转化为薯条、薯脯等10余种深加工产品,年生产量1000余吨。税务部门量身定制的《税收风险提示清单》,帮助企业规范研发费用归集、出口退税申报等12项流程,2024年全年享受各类税费优惠政策超17.52万元。
如今,卢龙正构建“种苗研发-智慧种植-精深加工-跨境电商”的甘薯产业新生态。“税务蓝”守护“薯苗绿”,让“中国甘薯之乡”在乡村振兴路上焕发新“薯光”。
服务升级:24小时在线辅导 办税跑出“加速度”
某智慧农业采摘园是一家集采摘、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新型智慧农业采摘园。和传统种植方式不同,采摘园将农业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农业生产仿佛安装了“智慧大脑”,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从气温、湿度、日照时长到土壤墒情,均实现智能化调节。
同时配备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控制终端设备,实现精准灌溉施肥。结合RO反渗透净水技术,确保达到纯水标准,保障作物优质生长。创新应用益生菌发酵大豆肥料,既改良土壤又提升农作物品质。
智慧农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规范高效的涉税管理作为支撑。从政策适用到流程办理,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指导来规避风险、提高效率。
“有问题随时找‘老唐’,24小时在线!”该农业采摘园负责人张洪瑞口中的“老唐”,是北戴河区税务局“老唐帮办税”团队。该团队通过提供集政策咨询、办税辅导、远程帮办、业务受理于一体的24小时“不打烊”税费服务,实现了征纳互动“一键呼”,疑难问题“云上办”,帮助企业准确掌握适用政策。“在企业发展道路上,税务部门从政策辅导到解决涉税难题等方面给予很大支持,遇到涉税问题,在手机上就能进行沟通并得到解决,为实现农业智慧化、绿色化转型注入了税务暖流。”张洪瑞感慨地说。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政策找人’机制,实现从种苗到市场的全产业链税费服务覆盖。”秦皇岛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税收大数据精准匹配涉农企业需求,在智慧种植、精深加工、品牌建设等环节持续发力,让税惠政策与精细服务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双引擎”。(卢钰坤 史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