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企业家谈“企业家精神”丨刘百奇:商业航天未来大有可为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独家> 重点策划 > 正文

企业家谈“企业家精神”丨刘百奇:商业航天未来大有可为

来源:光明网2025-07-17 14:51

  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民营企业家代表围绕“弘扬企业家精神,坚定做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刘百奇在会上表示,“作为一名航天人,我特别珍惜国家向民营企业开放商业航天的政策机遇。同时,我也看到商业航天未来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企业家谈“企业家精神”丨刘百奇:商业航天未来大有可为

  星河动力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造火箭的民营企业,其商业模式就是用自己研制的火箭把客户的卫星送入太空,收取发射服务费、运费等,面对的是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市场。“大家也可以理解我们公司是一家往太空‘送快递’的公司。”刘百奇笑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谈及对于“大有可为”“正当其时”的感受,刘百奇在现场分享了两件事。

  第一件,2020年11月7日这一天,星河动力自主研制的第一款产品谷神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飞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第一次用民营企业的火箭把商业卫星送入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当时我坐在测控大厅,看到火箭腾空而起,听到一声声‘火箭飞行正常’这样的口令,最后看见卫星从火箭上平稳顺利分离出去,当发射中心宣布‘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那一刻,我们激动万分,深知商业航天这条路我们走对了。我也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商业航天未来一定大有可为。”刘百奇激动地说。

  第二件,今年6月18日,证监会推出新政,在科创板设立科创成长层,把商业航天纳入第五套标准,整个商业航天创业者都感到欢欣鼓舞、特别振奋。“展望民营经济未来,我特别有信心。国家越来越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政策环境也在不断优化,为我们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刘百奇表示,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商业航天领域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加入这个行业,共同推动了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未来10年可能有几万颗低轨卫星要进入太空,这就给火箭这种特殊的太空运输工具提供了巨大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星河动力布局了谷神星和智神星一共两个系列、四个型号的运载火箭。“如果对比地面的交通工具,相当于我们既有小汽车也有大巴车,运载能力从几百公斤到几吨、几十吨,未来可以重复使用,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刘百奇表示,截至目前,星河动力已完成19次火箭发射任务,将81颗卫星送入太空,也成为国内发射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民营火箭公司。

  在刘百奇看来,商业航天产业是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是能把一个企业家的创业梦想和国家经济发展乃至人类共同命运结合在一起的特殊产业,也是一个值得航天人托付终生的产业。谈及未来的发展,刘百奇表示“有两方面想法”。

  一方面,研发更大、更强的运载火箭,比如,正在研制的一款火箭智神星2号,是一款大型可以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基本型运载能力达到20吨,捆绑构型运载能力达到60吨。通过模块化设计,不同的模块化组合适应低轨、高轨、深空探测等不同的航天发射任务,并且可以重复使用,可以大幅降低航天发射成本。未来随着可重复使用技术的不断完善,这个火箭也会向着智能化和航班化方向发展。

  第二个方面,以火箭技术为基础,拓展其他业务。比如,在拓展在轨服务、在轨试验等领域,和一些合作伙伴计划联合开展太空旅游业务,“希望有机会参加国家深空探测等重大专项,利用我们的技术拓展更多的商业业务,为中国的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 责编:张诗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宁夏南华山首次发现新记录植物种

  • 直击“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巅峰”比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