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张诗奇)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进展新成效。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介绍,截至2024年底,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直接年产值已超过9600亿元,实现了“五连增”,不少曾经的“土特产”,现在变成了增收致富的“金名片”。
夯实制度基础,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规定》等文件,完善地理标志审查认定标准、程序,加强源头保护。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地理标志统一认定制度实施方案》,实现地理标志受理、审查、认定、标识和监管“五统一”。加大地理标志保护相关标准的制定力度,强化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维护地理标志的质量、声誉和品牌价值。
提升保护效能,维护地理标志良好市场环境。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各地高标准建设12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推进44个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实施,发展地理标志特色产业。指导各地加强日常监管,开展针对春茶、稻米等地理标志产品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有效净化市场环境,保护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
深挖特色资源,激发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新活力。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深入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加强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增加地理标志产品的附加值,扩大产品的影响力。加大地理标志产业与文旅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地理标志产品、手工艺制品融入乡村旅游,促进产业兴旺、农民增收。
强化涉外保护,推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国家知识产权局持续推动中欧、中泰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以及中法地理标志合作,与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地理标志交流,目前已累计实现110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在国外获得保护,助力“保山小粒咖啡”“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融入全球供应链,为全球消费者提供舌尖上的中国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