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刘晗旭)我国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节水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7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有关情况。水利部总规划师吴文庆表示,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坚持节水优先,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综合采取法律、行政、技术、经济、工程等措施,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近十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倍、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而全国用水总量总体稳定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我国以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创造了世界18%以上的经济总量。”
从2024年用水结构上看,农业用水占全部用水量的约62%,与2014年相比,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由402立方米下降到342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30提高到0.580;工业用水占全部用水量的约1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14年的58立方米降至25立方米,规模以上的火电、钢铁、石化、造纸、纺织五大高耗水工业行业节水水平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城镇用水占全部用水量的约14%。同时,再生水、集蓄雨水、海水淡化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利用量由2014年的60.7亿立方米上升到超过230亿立方米,再生水成为北京、天津、西安、大连、青岛等城市稳定可靠的第二水源,用于工业生产、城市杂用、生态环境等领域。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对全方位提升节水水平作出系统部署。下一步,水利部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构建节水制度政策体系。“在农业节水增效方面,建立健全科学灌溉制度、用水计量监测、农业水价政策、节水市场制度、节水技术及服务等5项制度体系。”吴文庆介绍,工业节水减排方面,建立健全定额管理、精准计量、循环利用、用水权交易、节水产业发展等5项制度体系;城镇节水降损方面,建立健全水预算管理、水价水资源税管理、合同节水管理、再生水利用管理、节水型社会管理等5项制度体系,以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协同性,推进节水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