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618”大促之夜,山东临沂蒙阴县北峪村的果园里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蜜桃的甜香与忙碌的气息。53岁的吕玉霞——抖音上被亲切称为“沂蒙二姐”的农家妇女,正卖力地为金黄饱满的蜜桃吆喝。在她身后,一条由当地村民组成的“流水线”正高效地接力打包。
这个“618”期间,过她的抖音电商直播间,整整1.5万箱蒙阴蜜桃将跨越千山万水,发往全国各地。这位曾因生计艰难而暗自落泪的普通农妇,如今已将抖音电商锻造成她的“新农具”,将直播视为她的“新农活”,不仅彻底改写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更成为撬动家乡甜蜜产业、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新农人”。
从压抑的文学梦到田埂上的“土味诗人”
吕玉霞的前半生,是上世纪中国乡村女性的缩影。15岁因家计辍学,16岁踏入棉纺厂,用辛勤劳动换取每月48元的微薄薪资。婚后的生活更是在工厂流水线、黄土地劳作与家庭琐事的三重夹缝中辗转,“三年没赶过集”是她口中那段苦涩岁月的浓缩。
然而,生活的沉重从未能真正压垮她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文学,始终是她内心深处最隐秘也最顽强的希望之火。她会省下半个月的工资,只为购买一本《读者》或史铁生文集;无数个深夜,当丈夫和孩子入睡后,她悄悄起身,在昏黄的灯光下阅读、摘抄,厚厚的5本笔记,密密麻麻写满了她的感悟与喜爱的诗句,成为对抗琐碎庸常生活的武器,身处乡村,找不到文学上可以交流的知音。儿子4岁开始,便“被迫”成为了她唯一的文学搭子,倾听她念故事、读文章。
转机始于2022年夏天。在外读大学的儿子敏锐察觉到母亲在精神上的孤独与未被看见的才华,在假期归来时,特意带回一根二手自拍杆,并鼓励母亲拍摄视频“寻找同频者”。儿子的话点燃了吕玉霞心中的火苗。面对这个无限广阔的世界,这位连手机都操作得磕磕绊绊的农妇,鼓起勇气在田间地头笨拙地架起了手机。
镜头里,她记录下沾着泥土芬芳的生活点滴,与瞬间迸发的诗意灵感。她将春雪比作“老天爷撒的糖霜盐”,把春天比作“花红柳绿的宣言”。这份源自土地的真诚,终于在2023年4月迎来爆发。那天,她在采摘香椿时,被山野春色触动,即兴改编诗句《落笔千行》,并以葱郁山林为背景拍摄发布。视频意外爆火,获得900万浏览,单周吸粉20万,“沂蒙二姐”和她的“土味诗歌”一夜走红。
当巨大的流量汹涌而至,这个朴实的农妇第一个闪念并非个人名利,而是在想:“乡亲们家里的蜜桃、香椿、花椒还堆着,能不能帮大家卖出去?”这份质朴的助农初心,让她迅速行动起来——首场直播,她鼓起勇气尝试带货,卖出了数百单香椿;到年底,更成功助销家乡特产蒙阴蜜桃2万单。
亲眼见证互联网的力量和妻子为乡亲带来的实际收益,丈夫的态度慢慢转变,从旁观者变成了最得力的帮手;村民们也纷纷主动加入助手的行列——抖音电商,实实在在地成为她撬动沉寂乡村、激活本地经济的有力支点。
直播间成“新农活”,1.5万箱蜜桃背后的助农哲学
“这是我家乡的标志性的农产品,我身边的老乡70%是以桃为生的,必须得卖!不好干也得干!”源于对土地和乡亲深沉的情感,贯穿了“沂蒙二姐”的电商之路。今年“618”大促期间,吕玉霞将直播间直接搬进了硕果累累的桃园。
镜头前,她不再是那个羞涩的农妇,而是从容吟诵着为不同品种的蜜桃即兴创作的“土味”广告诗,将产品的甘甜与文化韵味娓娓道来;镜头后,则是一个高效运转的“家庭+乡亲”协作体系——家里的年轻人帮忙运营直播后台,处理订单、解答咨询;丈夫带领采摘队伍,确保鲜果清晨离树;村民们彻夜忙碌进行分装。
这场持续多天的“蜜桃攻坚战”最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售出1.5万箱蒙阴蜜桃,其中明星产品黄油蟠桃一度卖断了货。而“618”的销售数字,不仅是业绩,更是山东蒙阴县旧寨乡亲们实实在在的增收。“现在啊,这直播间就是我的新农具,直播带货就是我的新农活。”吕玉霞这样定义她的事业,话语中充满自豪。
如今,吕玉霞无需再隐藏对文学的热爱。而她的梦想,也随着视野的开阔而愈发清晰和宏大:她渴望走出去学习更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学习更专业的直播带货工作流程和知识,回来普及给乡亲们,“让蒙阴蜜桃真正成为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井底之蛙是我的宿命不是错!50岁了还在乎井口井底吗?让井口直径宽一点就行!”——当1.5万箱承载着汗水与希望的蒙阴蜜桃,从抖音直播间飞入千家万户,这位53岁农妇“破圈”逆袭的动人故事,连同她身上那份永不熄灭的好奇、坚韧与担当,化作一束温暖而明亮的光,为无数渴望改变、追寻价值的乡村女性,照亮充满希望的前行方向。她的诗在田野,她的路在云端,她的心,永远系着那片土地。(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