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数智赋能 推动医疗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经济 > 正文

数智赋能 推动医疗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

来源:光明网2025-06-09 13:56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结构深度调整、疾病谱系加速转型、健康需求持续升级的关键阶段。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智技术,以其强大的连接、分析与优化能力,为破解医疗服务体系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难题、重塑服务流程、提升整体效能提供了历史性契机。全面推进数智技术与医疗服务体系深度融合,是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更是驱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服务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

  深刻认识数智赋能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的瓶颈约束

  医疗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结构性失衡亟待破解。一方面,老龄化加速所催生的医疗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不匹配。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5.4%,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对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长期照护等服务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这一人口结构的转变导致医疗服务需求的激增,由此当前医疗服务体系的供需失衡问题亟待解决。另一方面,疾病谱系深刻转型,慢性病、精神类疾病及亚健康状态成为主要健康威胁,迫切要求服务体系从单一的疾病治疗向覆盖预防、诊疗、康复、健康管理的全链条一体化服务模式转变,在服务理念、专业能力与技术手段上亟须全面革新升级。

  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区域落差显著。一是区域资源阶梯分化显著。尤为突出的是优质医疗人力资源的分布不均,比如北京执业(助理)医师超12万人,兰州仅1.7万人。这种“虹吸效应”导致基层和边远地区人才持续流失。二是层级配置倒挂问题严峻。基层医疗机构虽承担了全国超过51%的总诊疗量,医师日均诊疗负担是医院的1.36倍,“小马拉大车”现象普遍。高级职称医师、高端设备等优质资源过度集中于城市大型医院,基层服务能力薄弱,患者跨层级转诊需求持续增加。

  信息协同效能不足,数据价值挖掘存在短板。区域间、机构间、系统间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交互接口,导致“信息孤岛”林立,数据互联互通和共享程度低。尽管已积累海量医疗数据,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整合、治理和分析能力,数据服务于医疗服务体系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数据要素的核心价值未能充分转化为驱动体系优化的强大动能。同时,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远程医疗、智能健康管理等数智技术应用多处于试点或局部探索阶段,尚未形成覆盖疾病预防、精准诊疗、高效康复和全程健康管理的规模化、体系化应用生态,技术赋能潜力有待全面释放。

  政策机制适配滞后,创新生态亟待优化。现有政策体系对医疗数智化创新的支撑力度不足。数据确权、开放共享、安全保护等关键环节与法规的衔接尚需完善,影响数据要素的合规高效流通。智能医疗设备和AI辅助诊疗软件的审评审批流程有待优化,以适应技术快速迭代的特性。此外,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应用数智技术提升效率、优化服务的激励机制不足,对企业在医疗数智化原始创新领域的支持力度也有待加强。复合型人才(兼具医学与数智技术能力)的匮乏,以及基层医护人员运用新技术能力的短板,进一步凸显出当前政策机制在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激励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已成为制约医疗数智化发展的关键瓶颈。

  以数智技术驱动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升级

  筑牢数智融合发展的创新根基。构建安全、开放、协同的国家级数字健康基座是数智赋能体系重构的战略支点。这要求加速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促进算力、算法、数据的深度融合与高效利用,为海量医疗数据的价值挖掘提供坚实支撑。核心在于突破“信息孤岛”壁垒,通过建立统一权威的数据标准和交互规范,实现跨机构、跨地域、跨层级医疗数据的顺畅流通与安全共享,真正打通医疗、医保、医药之间的“数据经脉”。同时,积极探索适应数智时代特点的跨部门协同治理新模式,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良性互动提供保障,确保数字基座建设既符合技术发展规律,又能有效服务人民健康需求。

  引领数智赋能的范式变革。数智技术的生命力在于深度融入并重塑医疗服务场景。未来应重点围绕“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这一核心,大力推动数智技术在关键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与模式创新。积极构建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智能健康管理新范式,实现对个体和群体健康风险的精准预测、早期干预和动态管理,推动医疗服务重心从“被动治疗”向“主动健康”深刻转变。着力发展智慧高效的资源协同体系,利用人工智能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推广智慧急救、远程诊疗等创新模式,显著提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和基层服务可及性。深化智慧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共享下沉。同时,积极拓展个性化精准服务边界,探索可穿戴设备智能监测、AI辅助诊疗、智慧药房等创新应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高品质的健康需求。

  激发数智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数智医疗服务体系的构建,其核心引擎在于培育开放、协同、繁荣的数智创新生态。亟须营造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激发医疗机构、科技企业、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的数智创新活力。大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聚焦医疗AI、健康大数据、智能诊疗设备等前沿领域,聚力攻关数智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特别要关注壮大数智医疗产业生态,支持本土创新企业成长,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医疗数智化蓝海,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智医疗产业集群。同时,高度重视数智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全民数字健康素养提升,为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和广泛的社会认同。通过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协同创新”的生态格局,为医疗服务体系的数智化跨越式发展注入不竭的驱动力。

  构建适配数智时代的制度框架。数智技术的深度应用呼唤与之匹配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必须前瞻性地完善政策法规,为创新实践提供清晰稳定的制度预期。重点在于加快完善适应数智医疗特点的医保支付机制,将体现技术价值和健康效益的创新服务纳入保障范围。建立健全医疗数据管理制度,在确保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促进数据要素合规高效流通与价值释放。优化对智能医疗产品和服务的审评审批及监管方式,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和基于风险的监管模式,为新技术的安全应用开辟通道。同时,加快制定涵盖技术应用、数据伦理、互联互通等领域的标准规范体系,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指引。推动建立基于健康结果和服务效能的多维评价体系,确保数智化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

  (江红艳 刘恬 江红艳系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恬系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

[ 责编: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哈尔滨湿地秋韵美

  • 十五运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即,高清大图看圣火装备细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