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年来,四川省绵阳市坚持把建设省域经济副中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等方式,推动金融机构以精准有力的举措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在这一进程中,作为绵阳市地方金融主力军的绵阳市商业银行,始终将社会责任融入发展基因,用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金融机构的使命担当。
以金融力量支撑实体经济
“支持科技型企业167户,贷款余额66.29亿元”“全年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36.58亿元、‘5+1’现代工业5.33亿元、‘4+6’现代服务业58.32亿元、‘10+3’现代农业3.37亿元。”……在绵阳市商业银行发布的2024年报中,一组组数据勾勒出该行深耕地方经济的责任图谱,也见证着其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的强大动力。
据了解,绵阳市商业银行通过先后制定出台《2024年度授信政策指引》《贯彻落实2024年主要信贷政策“6+3”工作目标实施意见》《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通过信贷资源精准流向实体经济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绵阳的‘五市战略’就是银行的行动指南。”该行相关负责人说,“去年持续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制造、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等领域,不断优化金融服务供给,累计投放贷款1034.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6.75%。”
绵阳拥有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能源化工等前沿科技集群。高精尖科技工业需要资金融通的活水浇灌,“抓住‘科技’这个关键变量,是地方国企的使命担当。”绵阳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通过持续加大对科技城新区、产业园区建设的金融投入,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产品,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今年4月,绵阳商业银行还针对科技企业“轻资产、高投入、长周期”的融资瓶颈,推出“科创启航贷”,结合信用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灵活方式,降低企业融资门槛,形成政策引导与金融创新的双重保障。
“这个产品有效缓解了研发投入压力,帮助我们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作为首批签约的一家从事智能制造和高新新能源等企业代表如是说。
不仅如此,绵阳市商业银行还持续探索为科技企业提供专业化、全链条、一揽子金融服务,设立科技专项贷款、开展投贷联动业务,2024年向7726家科创企业输送52.91亿元“金融活水”。
同时,通过配套“菁英贷”专属服务,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年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36.58亿元、“5+1”现代工业5.33亿元、“4+6”现代服务业58.32亿元,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以金融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绵阳商业银行同样步履坚定。通过产业帮扶、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产品创新等多维度举措,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镇茶坪村,曾经荒芜的土地如今已变成生机勃勃的烤烟种植基地。绵阳商业银行出资帮助村民整治荒芜土地,为烤烟种植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与农业公司开展合作,帮助村民化身“剑门土鸡散养户”。
如今的茶坪村,吃水不再难、煮饭用上了天然气、产业兴旺发达、村民实现多渠道增收。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生动地展现了绵阳市商业银行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努力和成效。
位于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白坭乡的高山生态黑猪养殖基地,去年顺利建成投用。一排排现代化厂房里设施设备齐全。而这一切,得益于绵阳商业银行创新推出的“设备仪器贷”,向企业融资500 万元,有效解决了项目建设的资金缺口,保障了养殖基地的顺利建成。该养殖基地的建成,不仅带动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绵商为民’是初心。”绵阳市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说,2024年,银行投入帮扶资金 20 万元,从帮助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助力乡村发展。(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