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5月8日,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办的“智库评价理论和方法创新暨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智库机构、政府部门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智库评价理论和方法创新”主题深入交流,共同回顾中心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发展新图景。
研讨会开幕式领导致辞环节由南京大学社科处处长高方主持。开幕式上,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陈云松指出,十年来,南京大学全面实施咨政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探索智库研究员职称评聘标准和成果评价体系建设,逐步建成以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单位为头雁的“国家级智库-省级智库-校级智库和具有智库功能的各级学术科研平台”的智库雁阵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中心始终积极嵌入学校智库体系建设,坚持以“一体两翼”为发展格局,在平台建设、智库理论体系构建、期刊出版、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突破,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
研讨会开幕式的发布环节由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马进军主持。在发布环节,中心发布了十周年纪录片、全新标识及《十年磨一剑砥砺向未来——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十周年报告(2015—2025)》,全面回顾了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来在智库研究、平台建设、服务决策等方面的成绩与探索。
主旨报告环节由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曹劲松主持,10位智库专家就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智库评价机制创新、高校与地方智库建设等前沿议题发表精彩演讲。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教授分享智库建设经验,强调高校智库在服务党和国家决策的过程中理应保持学术独立性和研究深度。山东社科院党委副书记韩建文研究员结合智库工作经验,总结了“家国情怀、强基固本、研透微观、跨界融合”十六字体会。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兼智库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栋全面介绍了北京大学智库建设的“一高三重”规划和相关实践。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江苏苏禾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院首席专家张跃进总结分享了苏禾智库的建设经验与成效,特别强调了评价导向在智库成长中的关键作用。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指出,地方高校智库要充分发挥优势,突破“象牙塔”短板,并分享了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智库建设的实践经验。中山大学韩国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高级研究员魏志江建议中国新型智库要进一步拓展全球视野,加强同国际智库和有关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研究员杨亚琴从“定向、定标、定策”三个维度系统阐释了中国新型智库发展的路径与挑战。
来自党政部门、高校、企业、纪念馆、图书馆等领域的20位智库专家围绕“智库建设与评价”主题展开圆桌座谈交流,就智库建设、智库评价、政策研究、成果转化、技术赋能、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
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于2015年5月8日正式成立,十年来中心在理论创新、平台建设与智库评价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推进“一体两翼”工作,通过设计开发CTTI系统,规范智库建设和评价。中心通过开展智库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为党政部门、知名高校、社科院所、大型央企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同时,通过创办“新型智库治理论坛”并定期发布CTTI系列报告,推动构建中国智库自主知识体系,助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
中心主任李刚表示,立足新发展阶段,中心将继续坚持立足国家与社会重大战略需求,持续发挥专业引擎和平台枢纽作用,为完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评价体系、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智力支撑,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出更大贡献。(王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