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从“靠天吃饭”到“靠科技增收”,从“粗放种植”到“绿色生态”,从“田间地头”到“全国餐桌”……在贺州,传统农业正在悄悄经历一场变革,焕发新的生机。近年来,贺州市税务部门以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导向,聚焦现代农业设施化、生态化、品牌化发展路径,通过税惠政策落地、税费服务创新、营商环境优化,助力传统农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跃升。
赋能现代设施农业 推动种地“靠科技”
在平桂区某蔬菜产业示范区的智慧大棚里,一个个饱满的青椒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枝叶中,一名技术人员正通过手机APP操控灌溉系统。
“现在1个人一部手机就能管理30亩大棚,自动滴灌施肥、智能温控、生长溯源全流程数字化,不仅节省人力成本,还降低农业生产投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贺州市平桂区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谢春花介绍道。“税费红利的充分享受是我们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去年以来我们享受各项税收优惠共计14.3万元,为我们的大棚设施升级提供了资金支持。”
为助力涉农企业持续向“新”发展,贺州税务部门聚焦涉农企业发展中的重点涉税事项和关键环节,推行“政策找人+服务上门”模式,派出“青税先锋”税宣服务队根据涉农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情况,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梳理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农业设施设备购置税收优惠等政策辅导,“点对点”帮助企业解决申报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确保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如今,该公司的智慧大棚全部配备了自动滴灌施肥、智能溯源等“六自动一溯源”一体化设施,配置电动喷雾器等现代农业机械化设备,每亩大棚年产辣椒6吨,产值达5万元左右。
厚植绿色生态基底 深耕有机“金名片”
在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鹅塘村30亩香芋种植基地,一片绿油油的景象让人心情舒畅。农业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芋农们做好香芋的除草、施肥、治虫、浇水等田间管护工作,保证长势良好的香芋今年能有个好收成。
近年来,贺州市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坚持绿色生态理念,努力打造有机“金名片”,从选种、施肥到病虫害防治,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有机种植标准,保证生产出来的香芋质优量足、绿色健康。贺州市税务部门积极助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为香芋种植企业量身定制税收服务方案,帮助企业尽享涉农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多在绿色技术研发和生态保护方面投入。
“我们农场自成立以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去年销售额突破300万元,这一路税务部门始终与我们相伴同行。税务干部不仅上门讲解税收政策,还帮助我们解决实操中遇到的困难,坚定了我们扩大产业的信心。”贺州市平桂区某家庭农场负责人薛天照介绍道。去年以来,企业享受了税费优惠16000多元,企业打算利用这笔钱引进先进的有机肥料生产设备和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不断提升贺州香芋品质,增强贺州香芋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青税先锋”税宣服务队还通过开展税收宣传活动,为农民讲绿色生态农业的好处以及相关税收政策,引导农户改变传统的种植观念,积极参与绿色生态农业建设。
合规土壤培育良苗 “贺菜出乡”稳增长
早上7点,贺州市东融供港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区里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忙碌地挑选采摘,确保毛节瓜下午就能到达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贺州市东融供港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区创办于2011年,是名副其实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得益于便捷的交通条件和高效的冷链物流体系,新鲜蔬菜从基地采摘到送达香港市民餐桌仅需6小时左右。为推动“小菜篮”变身“大产业”,贺州税务部门为园区企业定制“政策+风险+操作”一体化辅导课程,动态跟踪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需求,确保政策红利精准送达。通过树立行业标杆,帮助企业主动提升合规经营意识,为园区产业链集成优化提供有力支持。同时,组建涉农服务小分队,给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销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税收服务,辅导企业规范采购、销售全流程票据管理,规范企业的收购行为,帮助企业识别和防范税务风险,保证企业能准确抵扣进项税额,降低成本。
“我们每年出产优质鸡蛋超过1亿枚、肉鸡100多万羽,产品主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广西贺州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财务人员陈秀娟说,税务部门经常到企业走访,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需求,提供税收政策咨询和纳税申报辅导,帮助企业精准享受税费优惠。2025年一季度,公司享受鲜活肉蛋产品免征增值税销售额900多万元,为企业加大智慧养殖投入提供了不小助力。该公司已建成5栋“智慧养殖小区”,实现喂料、光控、调温、饮水、拾蛋、清粪全自动化。
目前,贺州市已发展设施蔬菜5.12万亩(不含水肥一体化等露地设施),七成左右的蔬菜供应到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供港澳蔬菜备案基地20个,数量位居广西前列。(谭少诗 左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