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深入宣传我国经济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亮点成就,光明网推出《经济光明论·专家谈》系列专家解读稿件。
本期邀请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邢伟,围绕一季度经济数据,阐释《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推动就业优先政策落实落细》。
作者:邢伟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在各项政策综合作用下,一季度就业形势稳中向好、结构优化,符合政策预期,就业基本盘牢牢稳住。产业发展带动就业,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为城镇新增就业提供坚实基础。失业率稳中有降,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其中3月份为5.2%,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9%,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一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8795万人,同比增长1.1%。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服务业增长带动就业岗位增加。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比上年全年加快0.3个百分点,3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3%,比1-2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水上运输、航空运输、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服务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从业人员占比超过48%。服务业就业弹性强,文旅、餐饮等接触型服务业在春节假期因消费火爆带动临时用工需求增加。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带货主播、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数据分析师、医院陪诊员等新的就业形态吸纳了大量就业。生活服务类岗位需求明显提升,家政、养老托育等服务业仍存在着较大的从业人员需求缺口。作为就业“蓄水池”的服务业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就业选择,在稳就业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2025年5月1日,工人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新城花园石柱片区安置房建设现场施工作业。(邱洪斌摄/光明图片)
二是制造业升级激发技术人才需求。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比上年全年加快0.7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新能源汽车、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5.4%、44.9%、26.0%,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5%,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8%。制造业在增加就业总量和改善就业结构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是城镇化进程中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领域,也是稳定就业基本盘和拓展就业新增长点的重要基础。先进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通过提升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带来就业岗位增加,同时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型经济形态来加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正在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带动就业增长的效应尤为突出,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机械工程师、自动化工程师招聘需求同比快速增加。
三是惠民生促就业政策效果初显。各部门更大力度促进就业,实施就业支持计划,对到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的劳动者加大支持力度。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行动,重点提升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职业技能。加大以工代赈政策实施力度和劳务报酬发放规模。持续实施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建立先进制造业企业服务对接机制,加大稳岗扩岗扶持政策兑现力度,优化先进制造业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各地加大“春风行动”招聘力度,全力做好春节前后劳动者换岗流动高峰期和企业开工复产关键期就业服务工作。
2025年4月9日,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电气实训基地参加实训学习。(王正摄/光明图片)
当前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对我国就业造成一定压力。从短期看,对我国出口导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挤压,造成就业岗位减少或流失;但从长期看,倒逼技术密集型行业升级并加速国产替代,创造或新增大量工作岗位。
面对外部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变化对就业的影响,下一步要继续聚焦重点行业和重点群体,突出稳就业,坚持短期兜底和长期优化相结合,强化政策协同,加强前瞻性政策储备,推动稳就业落细落地。
一是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结合形势变化加大就业支持力度,促进重点群体就业。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群体开展专项技能培训行动,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做好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作。加大重点工程项目和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工代赈实施力度,注重发挥重大工程带来的就业增量。发挥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增强就业吸引力。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引导鼓励企业吸纳就业。
二是深挖就业岗位潜力。深入挖掘先进制造业等新质生产力的就业潜力,稳定制造业就业规模,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大力推动消费新热点转化为就业的新渠道,带动相关领域就业增长。
三是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减负稳岗方面,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稳岗扩岗专项贷款产品,适度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额度,引导企业稳定岗位。扩岗激励方面,及时兑现税收优惠、担保贷款、就业补贴等政策,扩大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覆盖面,统筹用好各类产业基金促进就业,鼓励企业吸纳更多就业。创业支持方面,降低重点群体入驻创业园区门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研究推出支持创新创业园区的相关政策。人岗匹配方面,及时对接相关产业发展和重点投资,把岗位创造落实到具体项目和企业中。
策划:赵刚
文字整理/海报制作:赵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