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为端稳端牢“中国饭碗”注入强劲动能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经济 > 正文

为端稳端牢“中国饭碗”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光明网2025-05-07 17:00

  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与民生福祉。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指明了方向。

  当前,在全球粮食体系持续动荡和我国农业高质量转型的现实背景下,迫切需要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框架下,以新质生产力作为核心驱动因素赋能我国粮食安全。特别是让农业新质生产力植根于技术革命性突破、要素创新性配置与产业深度跃升,通过发挥其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为端稳端牢“中国饭碗”注入强劲动能。

  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呈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三位一体”的鲜明表征,与粮食安全领域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需求高度契合。在耕地刚性约束趋紧、农业劳动力结构老化、极端气候频发的多维困境下,传统“要素驱动”模式日益难以为继,新质生产力因此成为粮食安全保障范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轨的重要标志。通过生物育种、基因编辑等前沿生物技术,结合大数据、物联网与智能装备的深度应用,可显著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与劳动生产率;通过生产组织方式重构,打通小农户与现代农业链条,构建韧性更强的产加销体系;通过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实现粮食生产与生态保护协同增益,为我国粮食安全奠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础。

  一是以科技创新夯实粮食生产根基。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也是破解粮食安全瓶颈的关键变量。应聚焦生物育种、基因编辑、数字孪生农田、北斗精准作业、无人农机协同等技术集成突破,构建“种—管—收—储”全过程的高效技术体系,实现单产提升、资源节约与生态修复的三重收益。一方面,依托“元基因库—育种加速器—场景验证”一体化平台,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另一方面,充分运用区块链溯源、质谱快检等手段嵌入生产—加工—流通全链条,确保食品安全可追溯与风险可预警,真正实现“产得出、供得上、质量优、链条可控”。

  二是以要素重构激活粮食产业潜能。新质生产力的生成本质在于生产要素的重组优化与效率跃迁。在土地利用方面,应推动高标准农田与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深度融合,打造“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协同体系;在劳动力资源开发方面,应通过职业农民培育、股权激励和技能认证,多渠道吸纳青年人才与返乡农民工,塑造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群体。在资本与数据利用方面,应健全农业数据确权与入表机制,引导金融、社会资本与数据要素高效配置。在产业链建设方面,应以粮食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和多功能拓展为抓手,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耦合,形成“产—加—储—运—销—服”一体化价值共同体,从而提升产业增值空间与抗风险韧性。

  三是以制度创新夯实粮食安全保障。制度供给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护航粮食安全的根本支撑。应完善土地流转、科技成果产权、数据确权、绿色金融等制度安排,形成覆盖技术扩散、生态补偿、气候风险的综合政策工具包;构建“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多级协同治理框架,健全粮食安全考核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强化风险预警、储备调节、市场调控和应急响应体系,通过全过程监管与多元主体协同,将制度优势转化为韧性更强、效率更高、包容性更好的粮食安全治理效能。

  四是以绿色发展促进粮食安全的可持续性。在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压力日益增加的背景下,粮食安全的可持续性愈加受到关注。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绿色生产力。通过大力推广绿色低碳技术,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在保障粮食供给的同时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例如,精准施肥与滴灌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有机农业的推广,不仅有助于土壤肥力恢复,也增强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绿色发展模式,将粮食生产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为实现“生态保护与粮食安全双赢”提供了坚实支撑。

  五是以创新驱动提升粮食安全的韧性。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尤其是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创新,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极大增强了粮食安全的韧性。在全球化背景下,粮食安全已不再是单纯的国内问题,国际市场的波动与资源供应链的复杂性使得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亟须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精准预测市场需求与气候变化趋势,能够实现对粮食产量与市场供需的精准调控。此外,智能化生产管理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粮食生产的响应速度和适应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或极端天气下依然能够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因此,依托技术创新推动的产业转型,将是提升我国粮食安全韧性的重要途径。

  农业新质生产力作为科技创新、要素重构与制度优化的有机结合,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通过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提升粮食生产的效率与质量,还能够实现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复杂的全球粮食安全挑战,必须加快创新驱动,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现代化粮食生产体系,进而稳固粮食安全基石,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与民生福祉的长期稳定。

  (作者赵少阳系西北师范大学西北边疆政治与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曹梓祎系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 责编:金昱希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百年接力,守护城市万亩林海

  • 山东:“渔光融合”共享海洋绿色资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