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师徒传承,跨国协作,老将新锐……在“第三次创业”的征程上,中国外运的奋斗者们组成了闪耀的“搭子”,他们跨越岗位、专业、代际与国界,用并肩奋斗的默契与双向奔赴的实干,为全球物流脉络注入澎湃动能。
苏超与安哥拉同事Alberto的配合就像一套默契运转的系统,跨越语言与国界。苏超负责整体协调、沟通客户,Alberto则冲锋一线、查验动态。在关键批次的运输任务中,他们高效协同、快速响应,成功缩短清关时间、提升货物周转效率。他们配合无间的团队合作,不仅为客户抢下关键时间节点,也为团队的服务质量赢得口碑。
有着21年操作经验的李岳记的办公地点,从18米高的塔台搬到了中国外运江门高新港的办公室。这是因为传统的龙门吊焕新升级成了远控操作。当码头引入RMG远控技术时,李岳记凭借自身丰富的经验,帮助徒弟陈健豪理解新系统与实际操作的结合点;陈健豪则发挥自己对新技术的敏锐洞察力,迅速掌握新系统的操作方法,并提出优化建议。如今,师徒俩在远控屏幕前默契配合,手里工具的改变具象化了数智化港口的价值,让“新质生产力”在货轮与码头间稳稳着陆。
叉车司机陈宇扎根仓储一线十余载,精准码垛眼准手快,在他的带领下,伙伴邱基民仅用一年时间,个人操作效率便跃居公司前列,三年完成从叉车司机到仓库运作主管的跨越。两人以技术互哺践行工匠精神,陈宇手把手传授叉车精准操控要诀,邱基民系统性拆解场内物流动线逻辑,一起不断梳理优化物流动线方案,用每一寸空间与每一秒时间的计算,让客户的信任不断延续。
在马来西亚海外仓项目中,库存管理行政专员吴凯延和马来西亚籍高级操作专员哈菲兹携手攻克跨国难题。吴凯延把控库存管理,哈菲兹负责库内操作。从仓储盘点的精度,到出入库操作的协同,再到质检安全的保障,这对中外搭档以专业互补成功推动项目落地,锻造全链路服务能力,为客户在马来西亚布局、拓展产品出海保驾护航,诠释了团结奋斗的共同价值。
在中国外运集装箱场站,技术主管余志亮和验箱员高永权时常一起钻研。余志亮靠多年来的敲敲打打、眼看手摸检查箱体,炼就“火眼金睛”;高永权凭借对新技术的敏感,快速掌握AI智能验箱设备的精准操作,炼就“AI触觉”。这对搭档每日穿梭在集装箱的“钢铁丛林”中,用手眼功夫与数字网络,让准确与安全成为守护全球货物流通的诺言。
赵志军是一名深耕一线19年的代理相关产品线负责人,具有软件开发和水运货代的专业技能;李博洋作为青年力量,在iscp水运货代系统项目中独当一面,并与团队一起在招商局集团数字化中心举办的第二届“图灵杯”AI应用创新大赛中获得了智能体赛道的“一等奖”。两人默契配合完成各项AI智能体的核心功能开发,用老将的沉淀与新锐的活力,共同在“第三次创业”中推动公司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在迪拜世博城中国馆的运营团队里,郭传凯是“粘合剂”,凭借出色的沟通能力和全局思维,精准协调资源、制定计划;印度籍运维专员Narinder是“计划通”,凭借执行力和协调能力,优化实施细节,高效完成具体工作。他们在各自的岗位认真负责、在共同目标下紧密互补,不仅完美诠释了“世界友谊”,更让物流成为经贸交流的通道、文化交汇的桥梁。
午后骄阳当空,葛军正和杨泗飞检查车辆机油、灭火器、轮胎等重要部位,金属扳手叩击声与液压杆伸缩声交织。作为危化品运输车辆驾驶员,他们在搭档的2年时间里,始终并肩坚守危化品运输的安全底线:葛军有二十年驾龄,炼就“行走维修手册”般的技术直觉;杨泗飞严谨认真、观察入微,总能提前预判潜在风险。这对“技术派”与“洞察者”的强强联手,在危化品运输这条不能出错的战线上,为安全生产上了双重保险。
在“渝车出海”项目中,段钰协同中国外运全网资源,以“空运+跨境铁路+跨境公路+铁海联运+公海联运”五种运输方式的最优组合,多维度守护韧性供应链;王彬捷凭借丰富的操作经验精准预判、精准调度、精准交付,利用铁海联运在两周内成功完成跨国全链路交付。他俩组成“渝链先锋”,共同保障汽车客户的首个东盟生产基地供应链稳定,助力中国制造闪耀全球市场。
在集装箱堆场的设备维保前线,这组技术型“三剑客”演绎着精密协作的艺术。面对机械启动熄火故障,原伟超凭借扎实的机械理论功底,精准锁定故障方向;郭嵩以灵活的双手和细致的工作态度逐项排查,发现燃油滤清器堵塞问题;擅于机械操作的范恩慈则快速调配工具,确保维修高效推进。三人既各展所长,又紧密配合,凭借“脑力+眼力+手力”的黄金组合,成功解决多起疑难故障,用默契保障了设备的不间断运转,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构筑坚实根基。
在中国外运国际班列(沈阳)吊叉作业现场,经常能看到两个忙碌的身影,手握方向盘指挥集装箱“千军万马”。司龄33年的方德志耐心稳重,年轻的徒弟刘恒昭迎难而上,这对“默契拍档”以丰富的吊车作业经验为货物保驾护航,控制货物精准起落,为高效作业写下坚实注脚。
报关报检部经理王浩坚守操作一线20年,曾荣获江苏省关务职业技能竞赛冠军,作为公司青年关务人才的引路人,他带队参加江苏省关务竞赛,斩获一次冠军、两次亚军。如今的他与报关员袁睦、封盈盈组成“奋斗者联盟”,一边实战演练商品归类,一边攻克跨境关务难题,在泰州市跨境电商示范区建设中,首创“海关备案云指导”模式,让传统报关业务焕发数字化新活力。
在半导体显示产品项目中,客户服务部经理汪子琦和赵诗杨一同提前把控货物在途风险、不断解决疑难杂症、确保货物全程运输安全。汪子琦的雷厉风行和赵诗杨的细致入微恰好“优势互补”,协作联动开发上下游客户、做好客户服务工作,维护客户关系,她们以专业的态度、专注的服务、专精的能力收获了客户的赞誉和信任。在招商局“第三次创业”的征程中,她们将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团结的力量。
在快消品国际物流运输业务中,现场操作人员马宁远与客服专员张家梅紧密配合,推动服务效能最优化。马宁远作为前线“秩序指挥官”,凭借敏锐的洞察力灵活调配资源、优化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高效运转;张家梅则是后方的“声音传递者”,以专业和耐心解答客户疑问,将需求精准反馈至前线。一位迅速传递信息,一位及时响应;一个守护现场秩序,一个维护客户体验,共同织就高效、可靠的服务网络。
面对大风封港后的作业高峰,孙圳洋的沉稳与郭子涵的果敢形成完美互补。处理船舶事务时,他们一人专注文件申报,一人协调码头资源;应对突发状况时,他们双线并行,保障2-3艘船舶同步作业。他们实时共享港区动态,创新协作方式,在思维碰撞中实现1+1>2的效能。从晨曦微露到星月当空,他们以高度默契提升船舶周转效率,用青春热血践行着物流人的责任担当。
山海虽远,他们并肩跨越;纵横五洲,不负奋斗岁月。无数个中国外运一线劳动者将招商人的奋斗基因、改革创新的进取精神,融入“成就客户创造价值”的承诺中,为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书写着坚实有力的答案。(李思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