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国正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4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在营造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方面,提出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稳就业、稳外贸、促消费、扩投资,金融如何进一步发力?日前,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了相关情况。
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强化逆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各项政策协同发力,督促银行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说。
从总量看,中国人民银行精准投放流动性,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6万亿元,同比增长7%;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23万亿元,同比增长8.4%;人民币贷款余额265万亿元,同比增长7.4%。
从结构看,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更加有力,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普惠金融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3月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6.3万亿元,同比增长15.1%;绿色贷款余额超过40万亿元,比年初增长9.6%;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约35万亿元,同比增长12.2%;普惠小微授信户数大约为6200万户,今年一季度增加了93万户。
从期限看,中长期贷款持续保持较高增速,为稳投资提供资金保障。3月末,主要金融机构本外币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长8.5%。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9.3%;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长11.2%;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增长8%;不含房地产业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长7.5%,这些增速都高于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速。
从利率看,中国人民银行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经营主体和居民利息负担持续减轻。今年3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大约为3.3%,同比下降了0.45个百分点;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大约为3.6%,同比下降了0.55个百分点。
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
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从哪些方面着手?
邹澜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围绕稳就业、稳增长重点领域,精准加力做好金融支持。
精准加力稳就业。更大力度推动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加大对返乡农民工、新市民、高校毕业生、妇女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支持力度。
精准加力稳外贸。指导金融机构对外贸依存度高、暂时遇到困难、产品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保障合理融资需求。
精准加力促消费。着重从服务消费供给侧发力,聚焦文旅体育、餐饮住宿、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与其他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动服务消费供给大幅提升和改善,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服务消费需求。
精准加力扩投资。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工具,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做好“两新”“两重”等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
“此外,我们还在研究丰富政策工具箱,将适时推出增量政策,助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效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邹澜说。
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近段时间,美国宣布对多个经济体大幅加征关税,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这会对中国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从我国来看,经济开局良好,延续回升向好态势,金融体系保持稳健,金融市场展现出较强的韧性,运行平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运行在7.3元左右。”邹澜表示,长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以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为目标,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原则在国际金融市场开展投资,实现了投资组合较为有效的分散化。单一市场、单一资产的变动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总体有限。
邹澜说,我国经济基础坚实,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市场有韧性,将继续为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从国际收支看,外贸企业主动开拓多元化市场,快速响应全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金融市场有序对外开放,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吸引境外中长期资本稳定流入。
从外汇市场看,市场参与者更加成熟,交易行为更加理性,企业运用外汇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的比率和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稳步提升,能够比较好地应对外部冲击。此外,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近几个月外汇储备余额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
邹澜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同时,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加强市场管理,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李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