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水务丽水实践释放“水脉经济”生态红利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经济 > 正文

中国水务丽水实践释放“水脉经济”生态红利

来源:光明网2025-04-25 18:26

  近日,水利部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现场推进会在浙江丽水遂昌召开,中国水务所属钱江水利丽水供排水作为丽水地区农村供水标准化建设和管护的重要参与者,秉承“乡村振兴饮水先行”的发展理念,通过城乡一体、数智赋能、标准引领、战略拓维的系统实践,在浙江丽水建成覆盖2000余个供水站点、服务70万农村人口的现代化供水体系,不仅点亮乡村群众的幸福生活,更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水动力”。

中国水务丽水实践释放“水脉经济”生态红利

  马村供水站

  民生筑基,构建城乡一体供水网

  丽水供排水以城市水厂为中心,按照供水管网“能延则延、能延尽延、能并则并”原则,将城市优质供水服务向乡镇农村延伸覆盖,实现城乡供水同标同质。通过参编《丽水市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域给排水一体化规划》技术标准,有效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工作,为农村饮用水工程选址、净水和消毒设备选型、工艺运行等提供专业技术指导。五年来,累计争取政府投入资金6.35亿元,新建供水管道129.1公里,建设加压泵站7座,涉及供水人口13.5万多人,稳步构建城乡供水保障新格局。

中国水务丽水实践释放“水脉经济”生态红利

  水源地水质检测

  创新运维,打造供水示范样板

  丽水供排水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重点工作,创新推出“五统一”管理模式,实现农村饮用水从源头到龙头的全流程标准化管理。编制农饮水标准化管理手册、操作手册、评价手册,巩固运维业务管控机制,成为丽水农饮水运维规范模板。组建专业运维团队,全面排查维护农饮水设施、供水管网等关键环节,保障农村供水的正常运行。强化水质检测,定期开展水样采集,筑牢农村供水安全防线。2024年,成功打造遂昌远路口供水站农饮水工程示范样板,利用信息化技术保证农村供水安全,全力推动浙江省农村供水事业现代化进程。

  数智赋能,提升供水服务品质

  丽水供排水积极推进数智化转型,加速农饮调度中心建设,推动农饮数据的统一管理。通过引入先进的饮用水膜处理设备,提升制水工艺,并利用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制水生产、运行维护、水质检测全程自动化运行调度,最大限度确保供水正常。同时,积极推动服务智慧化,实现农村水表开户、销户“最多跑一次”,广大用户水费线上交。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通过微信推送科普安全用水知识,做好惜水节水、科学用水宣传,让数智化服务惠及千家万户,显著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幸福感。

  战略布局,绘就供水发展新蓝图

  丽水供排水立足民生根本,积极拓展业务版图,精心打造高质量为民解忧的服务网络。从2018年开始,连续完成农饮水达标检测、莲都区全域运营、青田松阳项目中标等关键布局,并于2025年实现跨省业务突破,中标福建莆田运维业务,形成“立足丽水、辐射周边”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农村供水在建设、投资、工艺、运管、数据、品牌六个维度的全面标准化,逐步成为省内规模最大的农村供水运维企业,切实把农饮水这一民生工程扎实办成“民心工程”。

  涓涓清水映初心,乡村振兴路正长。从破解山区饮水难题到激活“水脉经济”,从守护绿水青山到创造金山银山,中国水务始终以“先行者”姿态,不断提升农村饮用水安全与质量,把广大用户对“安全水”“放心水”的美好向往变为现实,在瓯江两岸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答卷。(乔丽丽)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