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台州联通:信号永不掉线 温暖始终在线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经济 > 正文

台州联通:信号永不掉线 温暖始终在线

来源:光明网2025-04-23 19:00

  台州S1线呈南北纵贯之势,全长52.396公里,将椒江、路桥与温岭紧密相连,一举填补了台州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空白。轨道交通的高效运行,离不开稳定且高速的网络支撑。S1线4/5G网络,以高质量工程为基石、高品质网络为脉络、高用户感知为灵魂,它的建设成就更是与台州联通青年劳动者们息息相关。从信号覆盖的广度拓展到数据传输的速度提升,从网络安全的深度守护到应急保障的精准响应,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联通青年的心血与智慧,洒满了他们的汗水与拼搏。

  攻坚克难,铸就轻轨网络“数字动脉”

  在项目的规划阶段,来自建设、网优、动力、传输等专业的青年突击队员便已深入施工一线,与建设者们并肩作战,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他们不断优化网络方案,提升网络性能,确保轻轨S1线沿途的网络信号稳定、畅通无阻。

  建设期间针对S1线站台、站厅、双向隧道等特殊场景,青年突击队员们迎难而上、详细研讨,提出了独具匠心的组网策略。由站台和隧道衔接覆盖组建超级小区,实现站台2TR DAS和4TROCELL的创新型融合组网,这个方案既避免了切换尖峰的干扰,又消除了对用户感知的影响,使得站台峰值下载速率飙升至惊人的1Gbps。针对站台和站厅的不同需求,青年突击队在高热点区域进行了容量分层保障,而在双向隧道的覆盖上,他们更是精益求精,完成双漏缆的精细覆盖,确保隧道内网络感知的流畅与稳定。历经无数日夜的艰辛奋战,最终建成的S1线4/5G网络,几乎全线程实现3.5NR+L1800的覆盖技术。如今,当你乘坐轻轨S1线穿梭于台州的大街小巷时,无论是刷手机、看视频还是处理工作事务,都能享受到联通网络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争分夺秒,构建轻轨运营“稳固防线”

  S1线沿途分布着百余个网元站点、数十台机房传输终端及配套设备,它们构成的网络体系极为庞大。网络故障,对于轻轨S1线这条交通线路而言,其影响更是不容忽视。任何一个网元站点或机房传输设备的故障,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波及整条线路的网络服务。两年多来,青年应急保障队的抢修已不下300次,使得这些潜在的风险被一次次化解于无形之中。

  记得有一次,网管监测系统大量“飘红”,轻轨S1线某站点突然出现的网络信号中断情况,其影响如涟漪般迅速扩散至周边数个站点。彼时,正值春运前夕,若网络不能及时修复,将对大量人群的出行造成不便影响。闻讯而动,抢修队员迅速集结并赶赴现场,他们默契配合、分工合作,一方负责排查线路故障,从光纤到设备接口,不遗余力地搜寻着可能潜藏的故障源头;另一方则开始调试设备,利用测试工具对机房内的传输设备进行检测与校准。经过一番紧张的排查与分析,终于找到了故障的原因——市政施工不慎挖断了地下的光缆线路。他们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进行修复,重新熔接光缆,调试设备参数。随着修复操作的完成,网络信号再度满格!这样的故事,在这两年里屡见不鲜。无论是设备故障、自然灾害还是人为原因,每一次对网络故障的修复,都是对他们应急响应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考验。

  台州联通青年们以工匠精神为犁、以奉献精神为种,在东海之滨书写着“轨道+通信+服务”融合发展的新篇章。他们以无畏之勇气,攻克技术壁垒;以果敢之担当,守护网络命脉;以赤诚之热忱,传递城市温情。我们相信这群“新青年”,定能为台州智慧城市建设注入不竭的青春活力!(金伟豪)

注:此文属于光明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七届太和论坛在京开幕

  • 一脉活水舞动古今,绘就水韵江苏新篇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