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不负春光百谷生
——谷雨时节各地春耕春管一线见闻
4月20日,迎来了今年的谷雨节气。谷雨,取“雨生百谷”之意。此时的祖国各地,春管春耕由南向北有序推进,一幅幅农忙画卷徐徐展开。
早稻栽插过七成、中稻育秧过六成;春玉米播种超一成;冬小麦面积保持稳定,拔节期一二类苗比例91.2%;冬油菜面积稳中有增,长势好于常年……
今年一季度,我国粮油生产开局较好、春耕春播进展总体顺利。最新农情调度数据显示,截至4月17日,全国春播粮食进度近两成,略快于上年。
在春意盎然的田野上,人们辛勤耕耘着一年的希望。
清晨的阳光洒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上,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牛角寨镇新安所村的村民已在水田里忙碌起来。犁田、抛秧、插秧……一株株秧苗让绿意在梯田上蔓延,构成动人的农耕图景。
“谷雨前后,插秧种豆。”村民何强一边抛秧一边向记者介绍哈尼族传承千年的农耕智慧:“秧苗返青时放鱼苗,封行时放鸭子,这就是我们依靠梯田创造的‘稻鱼鸭’共生循环农业模式。”这种立体种养模式不仅保护了生态,更让亩均增收超千元。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记者深入多地田间地头,深切感受到现代农业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推广应用,为古老农耕文明注入新活力。
平移式喷灌机、智能拖拉机、植保无人机……4月19日,记者来到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绿油油的麦田里,现代农业装备随处可见。
“今年比去年稍旱一些,但科技让灌溉变得非常方便。”90后种粮大户张先智指着远处的平移式喷灌机告诉记者,使用这种新型设备,手机一点,300亩地5天就能浇完。
在黑龙江宝泉岭农场,十四队种植户齐永鑫正忙着检修拌种机械。齐永鑫告诉记者,自2021年以来,当地出现一种新型大豆镰孢根腐病,导致他的大豆产量逐年下降。
防控技术的持续优化,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希望。今年1月,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将先正达(上海)作物保护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新型种子处理悬浮剂列为解决新型大豆镰孢根腐病的防控首选产品。到3月底,该产品已累计应用近13万亩,有效满足了病害发生较为严重区域的生产需求。
“只要天气跟得上,我们再把地种细点、管严点,争取今年大豆有个好收成。”齐永鑫说。
“今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从春耕开始,农业农村部将持续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的“四良”融合,力争大面积单产提升取得新突破。
(据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韩佳诺、刘金辉、熊轩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