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渤海湾畔的秦皇岛,一场以“税”为笔的产业变革正澎湃涌动。秦皇岛市税务部门以政策活水浇灌创新沃土,用“精准滴灌+多核驱动”的实践,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崛起、营商环境优化的三维坐标中,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曲线。
传统产业“创”出新空间
作为中国核电装备制造的“国家队”,某企业以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国重器,打造出响当当的中国核电“国家名片”。亮眼成绩的背后,是税惠政策与税务服务的双轮驱动。“2024年前三季度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764万元,全年预计达3200万元。”该企业财务负责人李琳琳表示,在税务部门“精准监管+精细服务”支持下,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提升至3.5%,近七年纳税信用A级“金字招牌”更成为招投标“通行证”。“作为A级纳税人,不仅是公司进行招投标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且可以优先办理各类税务事宜,享受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受益良多。”李琳琳说。
新兴产业蓄势新动能
不久前,全球首条18.3米螺旋、直缝双工艺新能源焊管生产线在秦皇岛某钢管有限公司竣工投产,填补了国内新能源焊管领域的空白,将为我国氢能等新能源输送和重大能源项目管道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科技创新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系列税惠政策持续“加码”,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现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近两年,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取得了多项成果,也享受到了真金白银的税收优惠政策红利。2024年享受留抵退税750.84万元,预计全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717.92万元。”公司财务总监朱振表示,公司还将在新工艺提升、新产品研发和新装备研究三方面持续发力,为我国能源运输业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截至2024年底,秦皇岛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89家,在税惠赋能下,这些企业专注科技研发,持续保持技术领先。
营商环境彰显新磁场
在日前刚刚结束的税收宣传月启动仪式上,秦皇岛税务部门紧扣优化营商环境主题,联合市工商联、秦皇岛银行迅速启动“一起益企”联合助企座谈会,以“政策协同+服务升级”双轮驱动,精准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在互动交流环节,来自高端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文旅康养等秦皇岛市特色产业代表围绕政策落实、融资需求、数字化转型等问题畅所欲言。秦皇岛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田纯刚对活动表示肯定,他表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营商环境、政策环境。税务部门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最大限度优化惠民利企服务举措,让事项办理更便利、更高效,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以本次座谈会为起点,秦皇岛市税务局将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多部门协作,联合开展“一起益企”联合助企专项行动,聚焦企业孵化期、转型期、发展期三个阶段,对企业进行全生命周期护航管理。
这种多维赋能不仅体现在政策协同上,更以“数据破壁”推动服务质效跃升。
近日,北京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办税人员因海南某项目预缴税款填错,无法自主进行更正。此时,他正在秦皇岛洽谈项目。以往,需要返回北京或赶赴海南才能更正申报数据,正当他犯难时,想到了税务部门推出的跨区域协同服务,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了秦皇岛市税务部门。
得知相关情况后,秦皇岛税务部门通过“征纳互动”平台与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税务局取得了联系,两地税务机关远程协作,很快就帮助鲁女士更正了申报错误。
近年来,秦皇岛市税务局不断完善跨区域远程协作举措,聚焦跨省跨市办税缴费事项环节多、流转慢、业务繁杂等堵点,将“精准推送、智能互动、办问协同、全程互动”的征纳互动模式融入税费管理全过程,目前,全市29个服务坐席已增加至44个,征纳互动推广率保持在50%以上,线上业务办理量超过54.12万笔。
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税务部门以税收征管改革为引擎,在服务民生、助力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快跑。在这里,新电子税务局让“指尖办税”成为现实。秦皇岛税务正在用“云端执法”的透明化、“智能风控”的精准化、“跨域通办”的便利化,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秦皇岛税务实践的新篇章。(姜姗 卢钰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