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秦皇岛税务:政策赋能 助力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经济 > 正文

秦皇岛税务:政策赋能 助力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来源:光明网2025-04-16 18:35

  在渤海湾畔的秦皇岛,一场以“税”为笔的产业变革正澎湃涌动。秦皇岛市税务部门以政策活水浇灌创新沃土,用“精准滴灌+多核驱动”的实践,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崛起、营商环境优化的三维坐标中,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曲线。

  传统产业“创”出新空间

  作为中国核电装备制造的“国家队”,某企业以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国重器,打造出响当当的中国核电“国家名片”。亮眼成绩的背后,是税惠政策与税务服务的双轮驱动。“2024年前三季度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764万元,全年预计达3200万元。”该企业财务负责人李琳琳表示,在税务部门“精准监管+精细服务”支持下,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提升至3.5%,近七年纳税信用A级“金字招牌”更成为招投标“通行证”。“作为A级纳税人,不仅是公司进行招投标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且可以优先办理各类税务事宜,享受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受益良多。”李琳琳说。

  新兴产业蓄势新动能

  不久前,全球首条18.3米螺旋、直缝双工艺新能源焊管生产线在秦皇岛某钢管有限公司竣工投产,填补了国内新能源焊管领域的空白,将为我国氢能等新能源输送和重大能源项目管道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科技创新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系列税惠政策持续“加码”,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现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近两年,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取得了多项成果,也享受到了真金白银的税收优惠政策红利。2024年享受留抵退税750.84万元,预计全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717.92万元。”公司财务总监朱振表示,公司还将在新工艺提升、新产品研发和新装备研究三方面持续发力,为我国能源运输业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截至2024年底,秦皇岛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89家,在税惠赋能下,这些企业专注科技研发,持续保持技术领先。

  营商环境彰显新磁场

  在日前刚刚结束的税收宣传月启动仪式上,秦皇岛税务部门紧扣优化营商环境主题,联合市工商联、秦皇岛银行迅速启动“一起益企”联合助企座谈会,以“政策协同+服务升级”双轮驱动,精准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在互动交流环节,来自高端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文旅康养等秦皇岛市特色产业代表围绕政策落实、融资需求、数字化转型等问题畅所欲言。秦皇岛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田纯刚对活动表示肯定,他表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营商环境、政策环境。税务部门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最大限度优化惠民利企服务举措,让事项办理更便利、更高效,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以本次座谈会为起点,秦皇岛市税务局将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多部门协作,联合开展“一起益企”联合助企专项行动,聚焦企业孵化期、转型期、发展期三个阶段,对企业进行全生命周期护航管理。

  这种多维赋能不仅体现在政策协同上,更以“数据破壁”推动服务质效跃升。

  近日,北京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办税人员因海南某项目预缴税款填错,无法自主进行更正。此时,他正在秦皇岛洽谈项目。以往,需要返回北京或赶赴海南才能更正申报数据,正当他犯难时,想到了税务部门推出的跨区域协同服务,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了秦皇岛市税务部门。

  得知相关情况后,秦皇岛税务部门通过“征纳互动”平台与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税务局取得了联系,两地税务机关远程协作,很快就帮助鲁女士更正了申报错误。

  近年来,秦皇岛市税务局不断完善跨区域远程协作举措,聚焦跨省跨市办税缴费事项环节多、流转慢、业务繁杂等堵点,将“精准推送、智能互动、办问协同、全程互动”的征纳互动模式融入税费管理全过程,目前,全市29个服务坐席已增加至44个,征纳互动推广率保持在50%以上,线上业务办理量超过54.12万笔。

  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税务部门以税收征管改革为引擎,在服务民生、助力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快跑。在这里,新电子税务局让“指尖办税”成为现实。秦皇岛税务正在用“云端执法”的透明化、“智能风控”的精准化、“跨域通办”的便利化,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秦皇岛税务实践的新篇章。(姜姗 卢钰坤)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