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智慧灌溉润良田

来源:经济日报2025-04-07 09:50

  在重庆市永川区仙龙镇双星村智能育秧基地,秧苗在水肥一体化系统灌溉下长势喜人。 新华社记者 黄 伟摄

  眼下,全国春耕备耕正自南向北陆续展开,广袤田地迎来春灌用水高峰。春灌是土地越冬后“喝”的第一口水,农田能否“喝好喝饱”,关乎粮食丰产丰收。今年各地春灌用水是否有保障?用水效率如何?数字孪生技术如何赋能灌区水资源管理?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多措并举保障春灌

  随着气温回升,黄河中下游地区陆续进入冬小麦返青生长关键期。

  在陕西省咸阳市乾县马连镇的麦田里,宝鸡峡马连管理站站长高盟正在指导村民进行灌溉。“去冬今春少雨少雪,田里缺墒麦根扎不实,必须及时开展春灌,确保丰产。”高盟说。

  “为确保水源充足,我们利用冬春灌溉间隙,及时开展水库蓄水。”宝鸡峡引渭灌溉中心灌溉科科长张亚靖告诉记者,“在保障生态基流的前提下,减少发电供水,优先保障春灌抗旱用水,并利用渠道水库联控联调,尽最大努力满足灌区灌溉需求。”

  这两天,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进入春灌高峰。农户只要拧开地头防渗管网阀门,两公里外的河水便可通过地下管网直达麦田。今年,肥乡区水利部门依托团结渠、民有渠、东风渠三大骨干水网,串联28条支渠、500多条田间毛渠,形成“10分钟灌溉圈”,将黄河水及水库蓄水精准输送到每块农田。

  “去冬今春降雨较少、天气干旱,灌域范围内的土壤墒情较差。”河北省石津灌区魏桥管理处处长赵世伟告诉记者,为有效缓解旱情,当地全力满足灌溉用水需求。

  据统计,石津灌区今年春季计划引水4.9亿立方米,将持续至6月下旬,灌区下游的140万亩以上农田将得到有效灌溉。

  为确保春灌水源充足,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黄河上游来水、下游春灌用水需求以及小浪底水库蓄水情况,适时调整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2月19日以来,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由750立方米每秒加大至1300立方米每秒,全力保障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用水需求。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调度三峡水库日均出库流量按不低于7000立方米每秒控制,满足长江中下游沿线农业灌溉等引水取水需求。

  “针对今年以来全国降水量和主要江河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的不利形势,各级水利部门蓄、引、提、拦、调多措并举,努力增加灌溉可供水量。”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灌溉节水处处长张翔介绍。

  水利部最新数据显示,全国9500多座重点水库蓄水总量超4800亿立方米,较常年同期偏多近一成,可有效保障春灌用水需求。目前,全国已有16个省份开启春灌,累计灌溉面积超6400万亩。其中,1400多处大中型灌区开灌,累计灌溉面积超5200万亩。

  智慧灌区加速建设

  在山东省聊城市位山灌区的田间地头,汩汩黄河水沿着纵横渠系源源不断涌入麦田,为麦苗提供充足的水分。

  作为黄河第二大灌区、山东最大灌区,今年,位山灌区依托集卫星遥感、2000多处监测站点、1100处高清视频监控等于一体的感知体系,设计研发了需水预测模型,能够分析灌域内作物需水量、最优灌溉日期、灌溉量等,让配水调度更加精准高效。

  “2月上旬,我们通过需水预测模型分析得知,处于灌区末端的临清市、高唐县在春灌期间需水量较大,我们便优先保障这些地区的供水。”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信息化科副科长梁以昌介绍,“灌区充分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三维仿真构建,灌溉效率大幅度提高。现在只需轻点鼠标,调水、配水、输水等指令即可传达到一线。”

  得益于科学调度,聊城市临清市金郝庄镇种粮大户王玉宝的300多亩小麦及时用上了黄河水。“小麦正要用水,黄河水就来了,丰产丰收也有底气了。”王玉宝说。

  “作物是否需要水,需要多少水,现在都可以通过需水预测模型进行科学计算,生成最优配水调度方案。”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杨玉广说,通过精准灌溉,位山灌区亩均可节水近30立方米,和同类型的灌区相比亩产高出20%。目前,位山灌区共引水3.7亿立方米,直接灌溉面积达440万亩。

  智慧灌溉,不仅让广大农户告别了过去凭经验灌溉的模式,也让每一滴水都用到“刀刃”上。据了解,“十四五”时期,我国安排中央资金达2000亿元,对2500多处大中型灌区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改造,选择49个灌区推进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

  江西赣抚平原灌区,实现5分钟生成未来10天灌溉调配方案,农户可通过客户端扫码申请用水,线上审批调度,放水调度缩短至平均1个小时,最短至5分钟;陕西东雷抽黄灌区,通过网上工程巡查,24小时监控干渠运行状况,确保渠系运行通畅;安徽淠史杭灌区,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水情、雨情、农情自动采集……科技“穿针引线”,我国的智慧灌溉网越织越密。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水文动力学模型等在农业领域逐步应用,水利新质生产力将为丰产增收带来更多动能。

  改造升级持续“上新”

  农业既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重点。数据显示,2024年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安排中央资金超1000亿元,对1300多个灌区开展现代化建设改造项目,极大提高了灌溉保障能力与节水灌溉水平。比如,内蒙古河套灌区复兴灌域,通过渠系改造,用水需求得到有效保障,行水速度加快,灌溉时间缩短7天到10天,每年节水约1亿立方米,实现效率和效益双提升。

  “这些年,我国农业灌溉事业快速发展,灌溉设施进一步完善,灌溉面积持续增加。”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于琪洋介绍,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耕地灌溉面积已达10.75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6%,这些耕地生产了全国77%的粮食和超过90%的经济作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4年的0.53提高到2023年的0.576,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由404立方米下降到347立方米。

  大中型灌区旱能灌、涝能排,是保障国家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张翔告诉记者,当前水利部正在指导地方加快做好水利领域“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项目尽早开工。

  连日来,灌区工程建设持续“上新”。在安徽,江巷灌区先行建设工程——渠管道穿越合新高铁工程在定远县、肥东县开工建设,标志着江巷灌区工程正式进入建设阶段;在宁夏,宁夏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开始建设,完工后灌区高效节水灌溉率将由目前的31.6%提升到40%,年节水2000多万立方米,粮食产量将由164万吨提高到180万吨。

  水到渠成,丰收可期。于琪洋表示,水利部将继续承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水利责任,一方面,结合国家水网工程建设,在水土资源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新建一批生态型、节水型灌区,提高灌溉面积和灌溉保障率;另一方面,加快实施一批灌区现代化改造,启动一批重点区域排涝工程,持续补齐灌排工程基础设施短板,优先将大中型灌区建成高标准农田,为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提供坚实的水支撑。(吉蕾蕾)

[ 责编: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启青岛航次

  • 老爸茶巴士“消博会专线”展现海口风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养老服务领域,智能机器人能帮助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目前,一些企业研发的机器人不仅能够帮助老人取快递,还能把老人抱到轮椅上、搀扶老人走路等等,可大大减轻照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2025-04-07 10:03
长江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孕育着超过4300种水生生物,形成了独特且复杂的生态系统。长江生态系统在国土空间生态格局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2025-04-07 09:56
伴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更加旺盛:算法架构师、硬件工程师、数据分析师……岗位细分,体现着行业对人才的多元期待。对用人企业来说,把竞得人才作为起点,将人才与研发生产流程精准匹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发展方能更上台阶。
2025-04-07 09:49
近年来,我国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持续涌现。从科研产出看,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前沿领域,近年来,我国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持续涌现。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建立期刊影响力和信誉,形成成熟的运行管理、传播的模式,这些都需要长期积累。
2025-04-07 09:46
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正运用AI工作站和机器人工作站进行宫颈癌样本扫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张伟男看来,AI与其他领域或学科的结合主要面临三重挑战。
2025-04-07 09:40
尽管AI能一键生成完整的运动方案,涵盖从热身到放松的全部阶段,但在细化到每个动作时,使用者很难完全按照标准执行。
2025-04-03 02:35
在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下,职业教育正通过数字技术革新突破传统边界。
2025-04-03 02:35
国家数据局2日在京举行“数据价值化 我们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2025-04-03 02:25
在动物实验中,这种新型CDK2抑制剂使患病小鼠的脑部炎症消退,社交和记忆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2025-04-03 02:25
2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暨国家卓越工程师专场宣讲报告会走进燕山石化,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作宣讲报告,并与科技工作者代表深度对话。
2025-04-03 02:25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