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春雨至,万物生。伴随着一阵阵螺旋桨的嗡鸣声,一架架无人机在“飞手们”的操控下匀速飞行,雾状的农药随着气流均匀的散落在麦田上,一幅充满科技感的“科技春耕图”在麦田里徐徐展开。
麦田里,一位年轻人神情专注,正在田间忙碌着,他就是河南省济源市超群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王志超。从“90后农业小白”到获得“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的“新农人”,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王志超用他的才智走出了一条兴农之路。
2017年,王志超放弃了西安金融白领工作,回到家乡。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他决定在种粮的基础上,发展农业社会化生产服务,依靠托管和订单农业,把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现代农机设备有机融合,不断扩大经营范围。超群农业现拥有植保无人机36台、拖拉机28台、收割机15台,先后示范推广“小麦宽幅匀播”“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40多个农业项目,实现全省10万余亩土地托管种植、服务农户2万余户,累计服务面积达100万亩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500余万亩次,助力农户累计增收5800余万元。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虽然父亲王国群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但是自己从小基本没有在农村生活过,大学一毕业就直接在西安的银行工作,对农业知识一窍不通成为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王志超坚持苦干实干,跟着父亲和技术人员学习,农忙时吃住在地里,将自己所学的财经知识运用到农业管理上,打破了原有单一资金、土地入股模式,鼓励技术、机械入股,将订单农业和土地托管作为农业抱团发展的切入点,降低土地投入风险。他也从原先“连韭菜和麦苗都分不清”到如今实至名归的新“农二代”。
“现在是一年中繁忙的春管时节,小麦进入返青期后最怕‘倒春寒’,‘一喷三防’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王志超向大家展示他的“飞天”新农具,“以前一个人一小时可以喷洒3亩地,现在用大疆无人机一小时至少可以喷洒130亩,农用植保无人机以其高效精准、绿色安全、效果明显逐渐成为现代农业的‘当红顶流’。”
近期,济源市超群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飞手”正争分夺秒开展“一喷三防”工作。图为: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税务局工作人员走进田间地头进行税费政策宣讲,为智慧农业“添翼”赋能。(齐松磊摄)
王志超说,创业路上也得到了税务部门的帮助。谈起税收政策支持,他介绍,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税务局工作人员主动上门讲解税惠政策,特别帮助合作社梳理在病虫害防治、购买涉农新设备、推广涉农新技术等方面可以享受的税费优惠政策,解决涉税难题。随着国家税收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近三年,该公司就享受所得税减免税款140余万元、增值税减免税款67万元。
图为: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税务工作人员深入当地植保大户了解农机、农资储备情况,精准宣传税费优惠政策,共奏“春耕曲”。(齐松磊摄)
乡村振兴,税务赋能。济源税务部门紧扣 "一粒种、一棵草、一只兔、一头牛、一瓶饮料" 五大特色产业链,构建 "全链条税惠+全周期服务 +全要素保障" 的农业支持体系。通过建立 "一链一策" 精准服务机制,为2545家农业市场主体定制税费优惠方案,助推济源农业高质量发展。2024 年济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719.4 元居全省第二位,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居全省首位。
谈及未来发展,王志超说:“我们会继续用好国家各项税惠政策,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勇往直前,充分利用‘天上飞的’‘地上跑的’种田神器,让增产‘新’中有‘数’,绘就现代农业好‘丰’景。”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崔志坚 通讯员 李婉晴 闫佳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