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在国际物品编码组织(简称GS1)召开的2025年全会上,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代表应邀介绍了商品条码在我国海关的应用情况,为国际物品编码标准的扩展应用贡献了中国智慧。据介绍,商品条码在海关风险管控和加速商品流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提高货物通关效率和保障消费权益方面效果显著。
精准识别商品是海关执法的基础职能,商品条码与海关的合作应用经历了由点到面的普及过程。2018年,在奶粉、化妆品、酒类等高风险进口商品上实施了商品条码应用试点工作;2021年开始,在重庆、杭州、广州、宁波等重点关区开展了跨境电商领域商品条码应用试点;自2023年2月起,各关区跨境电商领域全面实行商品条码申报。据了解,通过应用商品条码,入关时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进口商品,将管理颗粒度细化到单品级别,有效提升货物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商品条码验证机制,依据历史数据积累,工作人员可以将更多资源集中在高风险货物上,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风险管控。以婴儿奶粉为例,商品条码的应用实现了报关申报要素的智能返填功能,大大提高申报的准确性,通关效率提升了20%。商品条码得到了实质性的普及应用,有效助力我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健康有序发展,推动外贸保稳提质。
以数据库为依托,商品条码有效维护“海淘”消费权益,实现放心购。由于网上选购跨境商品看不见、摸不着,在购买进口食品时,消费者特别关心商品的来源和质量安全。为了方便消费者扫码获取可靠的进口商品信息,了解商品情况、精准选购商品,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商品条码为基础建设国家商品数据库,遵循GS1国际标准,建设、维护“中国进口商品信息服务平台”,完善进口商品身份档案的建立,形成权威可靠的进口商品数据资源。截至2024年底,国家商品数据库累计进口商品数据达32万条,国际产品数据5.9亿条,为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信息基础。以数据库为依托,商品条码的应用提高了跨境商品透明度,使来自全球的跨境商品都能有据可查、有源可寻,从而营造更加诚信、透明的电商生态,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真正实现跨境商品放心购。(王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