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年来,浙江供销社聚焦主责主业,凭借“战略强基”稳固发展底盘,以“协作破圈”联通产业服务网络,以“数字蝶变”激活创新引擎,精心谋划农业发展布局,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推动农业发展。
战略强基:推动“全域联动”,优化为农服务网络
在农业发展的新征程中,省供销社从传统“单兵作战”向“全域联动”模式转变,为农服务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今年1-2月,全系统农资销售额达59.5亿元,全省农产品市场交易额达318.54亿元,全省区域公用品牌带动农产品销售额50亿元,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达109.7万亩次。
在服务网络建设方面,各地供销社成果斐然。嘉兴平湖市供销社打造“1+2+6+N”综合性为农服务体系,以市级“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为枢纽,省级和区域农事服务中心为骨干,产业农合联为节点,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面服务;温州瓯海区供销社的农村产权服务中心构建“1+6+N”服务网络体系,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将农业生产、供销、信用服务紧密相连,打造高效协同的发展格局;绍兴市供销社第一季度举办名优“土特产”年货节等多场大型产销对接会,线上线下同步搭建农产品服务网络;金华兰溪市供销社布局“八婺工坊・百镇优选”体验店,与“共富工坊”贯通,形成“店坊相连”的供销网络,推进“金华大米”品牌标准化生产经营,自年初至今已签订订单3000余万元。
协作破圈:多方联建织密“共富网”
浙江各地供销社集成政务资源,让党委的引领更加精准、政府的支持更有针对性、科研院校的智慧有效落地、企业与农户的参与热情得到充分激发。
为春耕生产筑牢物资基础,嘉兴海盐县供销社与党委政府携手落实农资储备任务,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确保农民能买到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海宁市供销社大力推进“海宁农珍” 示范基地与省农科院合作,引进蔬菜品种、建成连栋大棚,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台州市供销社联合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建成全国首个柑橘园天敌繁育基地,研发立体防控模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提高柑橘商品果率。
数字蝶变:智慧农业打开“新蓝海”
2025年开年,DeepSeek、春晚人形机器人等浙江科技力量引发广泛关注。截至2月底,省供销社“三位一体”改革专班上线“浙农服”数字化应用场景达120个,入驻平台经营主体数量2100余个,推动农业向智能化、高效化、精准化发展。
以衢州的智慧茶园为例,浙江供销社积极与当地茶企、科研机构合作,搭建起一套适用于茶叶种植的智慧管理平台,工作人员通过操作终端,便能实时获取茶园内的各项关键数据。该平台还利用“空中卫士”无人机进行定期巡查,对茶树的生长状况进行全方位监控,为茶叶的优质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湖州市供销社将育秧所需水、温、氧、土、肥等模型接入DeepSeek等AI进行分析,生成精准化育秧管理方案,组建无人机飞防联盟,实现田间管理“云护航”。海宁市供销社下属马桥供销社通过“智慧菜场”改造、配送服务及线上交易,让农产品销售更高效便捷。(罗舒丹 杨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