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陶媛)3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在会上介绍,近年来,北京市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探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北京实践。
聚焦源头创新,加大高质量科技供给。北京深入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六年保持在6%以上。同时,大力度支持、高强度投入、全方位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开展高水平科技攻关。涌现出第三代RISC-V高性能处理器核、400微瓦无液氦稀释制冷机等一批标志性的领先成果。
聚焦成果转化,打造企业创新矩阵。北京建立“企业出题、政府搭台、揭榜挂帅”的组织机制,搭建概念验证、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等服务平台,围绕链主企业一链一策开展下上游对接。在重点细分领域建设了25家标杆孵化器,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组建了27个创新联合体。2024年,北京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了2.97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了数量、总营收“双破万”的目标;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了9000亿元,其中超六成输出到京外。
聚合重点产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加快发展医药健康等新兴产业,大力培育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累计出台了40余项支持政策;另一方面,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赋能千行百业,特别是推动在医疗、教育、制造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北京目前已经产生了3个万亿级和7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其中,医药健康产业的整体规模去年首次突破了万亿元,北京成为全国首个跨过万亿级的城市,具有首都特色的高精尖产业集群加快形成。
聚焦要素资源,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我们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长期。政府成立了8只投资基金,规模达到千亿元,已经累计投出了140亿元,带动了社会资本投资约360亿元,搭建了一批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和重大应用场景。”靳伟表示,北京多途径解决各类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急迫需求,创新创业的生态和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此外,北京今年将举办人形机器人的“一会一赛”,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将于下个月开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