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财税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力手段,对于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产业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强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初创科技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迅速发展
税收优惠政策是针对企业投资和产业发展最为直接的促进手段。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可以有效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资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实施多种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可通过此手段引导企业将更多资源用于科技创新,从而激发创新活力。以我国为例,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政府已出台降低所得税税率、研发加计扣除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2024年,支持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政策减税1140亿元;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和留抵退税等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11094亿元。这些政策有效降低企业税负,鼓励其增加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四分之三,企业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此外,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显著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政府针对这些产业推出的定向税收优惠,有力引导社会资本加强相关产业投资,加速产业发展步伐,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在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下,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3.9万家增长至2024年的46.3万家,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规模也不断壮大,截至2023年末战略性新兴企业总数已突破200万家。一系列财税举措有助于发挥相关产业经济发展新引擎作用,助力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确立更积极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加快政策调整,引导传统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政府可通过税收结构和税收政策的调整,有效调节资源配置,从而规制产业发展的方向。比如说我国政府近年来加大环保税、资源税等税种的征收力度。2024年全国环境保护税税收收入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9.7%,资源税收入达2964亿元,环保税和资源税的征管加强,这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注重资源可持续利用。
税收政策调整的重要目标是引导传统产业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政府加大环保、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税收政策改革力度,引导企业深化技术改造和加强创新,实现绿色产业、低碳产业、循环产业发展目标,并实现绿色与发展两大目标的双赢局面。这一战略方向可以塑造更为环保、高效的产业体系,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加大公共设施投资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现代化产业布局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财政投资是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政府可以加大对基础社会和公共服务的投资力度,同时引导社会资本补充相应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近年来我国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投资力度,例如2024年安排新增专项债券3.9万亿元,这有力地扩大了社会投资规模,给相关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财政政策的又一着力点是鼓励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和提供优质服务。政府采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政府往往通过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及贫困地区的发展。类似地,政府可以优先选择购买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激励企业加强质量控制,加大创新研发投入。通过财政投资引导企业追求高质量标准,有助于塑造我国企业形象,推动整体经济向更为高质量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总之,财税政策在现代化产业布局中发挥着积极的引导和调控作用。通过合理运用税收优惠、税收调整和财政投资等政策手段,我国可以有效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未来,我国应持续加大对财税政策工具的运用力度,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为现代化产业布局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冯晨、助理教授亢延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