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日报客户端
2025-03-11 22:512024年,我国经济增长5.0%,经济总量首次站上130万亿元新台阶,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如何看待中国经济最新成绩单?“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如何实现全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记者近日专访了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
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也不会变
“5%的增长,不平凡!”林毅夫认为,2024年,我国经济运行走出了前高、中低、后扬的态势。面对复杂局面,党和国家因时因势加强宏观调控,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打出强有力的政策组合拳,推动经济运行明显回升,社会信心有效提振。四季度GDP同比增长5.4%,比三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既促进了全年目标实现,也为今年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我相信2025年可以比上一年发展得更好。”他说。
在林毅夫看来,我国是一个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大经济体,“只要我们把自己的事做好,不管外部环境如何,我们总能乘风破浪前进”。
发展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变,林毅夫一一历数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潜力和优势:在传统制造业上,可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来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上,拥有人才多、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各种产业配套齐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配套使用等优势……
“利用这些优势来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在很多领域可以领跑第四次工业革命。在这一系列政策利好和优势条件之下,除非遇到像2008年全球金融经济危机那样的‘黑天鹅’或‘灰犀牛’事件,相信依托我们的国内大循环,经济都会持续向好。”他强调。
不管风吹浪打,聚精会神做好自己的事
数据显示,2024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43.8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连续八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在巩固货物贸易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提升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服务贸易实现新突破。2024年,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7.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4%。
林毅夫认为,随着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多边贸易体制受阻,关税壁垒增多,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对国际经济循环造成阻碍。地缘政治紧张因素依然较多,影响全球市场预期和投资信心,加剧国际市场波动风险。
“即使如此,我觉得会开船的人,逆风也能开好;会游泳的人,无论是池塘还是大海,都能弄潮时代。”他提示,要结合我们的比较优势,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新质生产力发展好,持续提高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
即使面对一些不确定性,放眼全球,我国5%的经济增速位居主要经济体前列,所创造的经济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经济体一年的经济总量,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预计达到30%左右。“我们应该有信心,不论全球贸易环境如何,中国还将保持积极的发展态势”,他说。
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确保经济航船行稳致远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投入不断加大,数字化基础进一步夯实;企业数字化应用持续深入,已融入生产经营各环节,数字化应用特点鲜明。
林毅夫表示,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用好人才多、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等优势,我们有望在人工智能方面培育非常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他强调,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智能化、数字化等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增强竞争力。“由于我们的人工智能是开源的,这使得其他国家可以共享我们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用我们的技术助推世界的发展。这是2025年以及未来几年最值得期待的新领域。”
过去,现代化的入场券被牢牢攥在西方国家手里。总有人认为,中国要发展只能采用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林毅夫说,事实证明,我们探索自己的发展模式,让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两只手”共同作用,通过产业政策,帮助新兴产业克服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障碍,取得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风浪中成长、在磨砺中壮大的,沿着我们的道路,用好我们的优势,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中国经济这艘航船一定可以驶向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林毅夫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