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已经成为当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生活服务业作为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要领域,哈尔滨文旅产业的火爆出圈、淄博烧烤的晋级顶流,体现了平台对于区域经济和促进内循环的带动作用。然而,在享受行业发展红利的同时,消费投诉的不断增多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不断夯实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治根基。
尽管法律框架已经相对完善,生活服务领域消费者权益保障的短板仍然存在。平台作为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应当承担起更多的治理责任,推动行业生态的清朗化。在这方面,一些平台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例如,针对“低价游”问题,抖音生活服务等平台积极探索并采取行动,发布了相关管理规范,明确禁止商家发布不合理“低价游”产品,并通过动态调整最低价格标准、单独价格校验等措施,有效遏制了低价倾销行为。同时,还通过“商家违规分”机制,对商家在营销、履约、售后等环节的违规行为进行分级治理,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透明的消费环境。先行赔付制度,设立消费者权益保障专项基金,弥补了现有法律在特殊场合下对消费者权益救济的疏漏,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要破解生活服务行业的消费治理问题,必须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协同治理的新路径。
要引入新质生产力整治消费乱象。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可以最大程度破除信息不对称壁垒,提高消费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还应通过分析投诉数据等方式,提前识别高频消费问题,防患于未然。
面对消费投诉的持续上升,这既是警醒,也是行业发展中必须正视的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消费维权机制,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要畅通维权渠道,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程序正义。应完善消费听证制度、健全信息披露与动态抽检机制、建立消费者参与型的纠纷处理机制,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得到充分保障。同时,要守护数据隐私,遵循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合规应用。在数字经济时代,对消费者数据隐私的尊重和保护是企业的伦理底线。平台应严格杜绝强制关注、自动跳转广告等行为,确保消费者享有流畅、安全的消费支付体验。
深耕法治沃土、共绘生活服务业消费新蓝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推动平台治理工具的锐意革新和实践检视,探索协同治理的新路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扩容提质,助力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支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引擎。(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经济法研究所所长 张钦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