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固“本”向“新”创“优”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固“本”向“新”创“优”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25-03-05 10:01

固“本”向“新”创“优”

浙江黄岩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观察

  敢为人先,是浙江台州黄岩区这片热土的底色。从出台全国首个股份合作制“红头文件”,到如今的“中国模具之乡”,黄岩的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绘出一条清晰的“上扬曲线”。

  有一组数据,充分表明民营经济之于黄岩的重要性——民营经济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80.3%,2024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7.9%,拥有上市企业7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1家。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首发区域之一,黄岩将如何以变破局、以质为帅,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

  固“本”:制造为基 加速转型

  在一座由玻璃搭建而成的总控室,操作者只需点击鼠标,便可让生产的每一个维度实现数字化,且可掌握每一个环节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这是浙江长珑车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日常写照。“通过数字赋能,现在的工厂更像个脑子聪明、眼疾手快的‘工程师’,将经验数据化,产品的不良率从3%降到了1%以下。”浙江长珑车灯股份有限公司数据中心经理王蔚表示,通过数字赋能,企业2024年实现产值增长40%以上。

  “无人工厂”24小时不间断生产、“机器人同事”包揽重活累活、“透明化生产线”监测全流程作业数据……在黄岩,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向智能化改造“进军”。

  制造业是发展之基。有着“中国模具之乡”“中国塑料日用品之都”“中国电动自行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等“国”字招牌的黄岩清醒认识到:想要在新旧动能转换之间,推动民营经济从传统路径依赖中跳出来,以数字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是必须要置顶的课题。

  为此,黄岩以黄岩智能模具小镇为窗口,推动模塑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跨越。目前,黄岩智能模具小镇共入驻企业137家,其中规上企业49家,在挤塑模具、注塑模具和吹塑模具等细分领域占据优势,挤塑模具占全国高端产品市场80%以上,模具数控化率达90%以上。

  2024年,黄岩经营主体突破10.5万户、增长5.3%。塑料成型模具产业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高端模具产业入选省“新星”产业集群。

  向“新”:抢滩布局 积蓄势能

  多年前,薄似纸张的柔性显示屏幕只出现在科幻片里。而今,坐落于永宁江科创带核心区域的浙江光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已自主开发出5种高性能OLED材料。

  “现在采用OLED技术制作的柔性显示屏,厚度不到一根头发丝,具备可弯曲、省电等优点,所以被广泛用于制作折叠手机、曲面手表等电子产品。”浙江光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茶财介绍。

  过去,高端OLED材料一直被国际巨头垄断。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公司已在一项独有核心技术上取得了较大突破。同时,企业的有机发光材料生产线项目即将落地,这意味着黄岩光电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串珠成链,集链成群,黄岩的科技创新生态不断优化。浙东南智算中心主动与DeepSeek适配,浙江精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美洲、欧洲、亚洲等79项发明专利,浙江宏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纯锻造车轮行业中的首个上市企业……黄岩民营企业正以“向新而行、向高攀登”的姿态,在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奋勇争先。

  近年来,黄岩积极抢抓产业风口,探索出一条以新质生产力锻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2025年,黄岩将继续培育壮大算力、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推进浙东南智算经济产业园“二中心、三基地、一基金”建设,启动浙东南AI研究中心和数字智造生产空间建设,加快清陶能源二期建设,落地耐欣科技、松研科技等幸福产业项目。

  创“优”:迭代服务 厚植沃土

  对企业家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千方百计降低用地、制度、金融和维权等成本,黄岩布局有序、落子有声,不断解好优化营商环境方程式。

  创新“e保全”信用评估集成改革,首创设立1亿元“破产周转金”,入选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瓜果产业服务“一类事”入选浙江省第一批营商环境“微改革”案例;“点单式”领航人才招引模式、个体户技能培训全链条服务体系入选浙江省“企呼我应”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典型案例;成立全省首家个体工商户学院,获省人才工作创新优秀案例奖……

  优化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接下来,黄岩将继续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和“一网通办”。同时,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强化国企民企战略协同,让民间资本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

  从家庭作坊,走向现代企业;从自我积累的内生发展,走向全球辐射的裂变发展;从低散弱的落后产能,走向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黄岩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成为富民之本、活力之源,正朝着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迈进。(本报记者王俊禄 张璇)

[ 责编:刘晗旭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小满将至农事忙

  •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3B卫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解读人:王挺,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本文原载于《科普时报》)
2025-05-21 17:56
基于全基因组SNP的种群基因组学研究揭示,全球雪豹可划分为两大遗传支系:北部支系和南部支系。基因组水平评估发现,相比雪豹南部支系,北部支系的基因组杂合度和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这些特征与其演化历史及较小的有效种群大小相吻合。
2025-05-21 09:38
我国的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5-05-21 09:43
科学家发现,在线辩论中,GPT-4一类的大语言模型(LLM)如能根据对手的个性化信息调整论据,其说服力将比人类高64.4%。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Francesco Salvi和同事分别将900名美国人与另一个人或GPT-4配对,使双方辩论各种社会政治议题。
2025-05-21 09:40
近日,清华大学李菂团队联合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等多国天文学家,综合“中国天眼”FAST和南非MeerKAT阵列望远镜的优势,对银河系球状星团进行了高精度的脉冲星偏振普查。
2025-05-21 09:37
人形机器人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外形特点,可以在很多工作空间实现与人类相似的工作效能,并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2025-05-21 09:36
研究团队综合了多种来源的观测和模拟证据,揭示了极地关键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北极气温以每十年0.68摄氏度的速率升高,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南极和青藏高原也呈现出明显增温趋势。
2025-05-21 09:35
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几乎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每个过程。
2025-05-21 09:33
科研人员近日首次公布在我国空间站发现一个微生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天宫尼尔菌”,相关科研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上。
2025-05-20 10:24
一项研究首次揭示了肺活量从童年到老年的演变过程。
2025-05-20 10:21
津潍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沪通道和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5-20 10:20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杨荣贵与其在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团队,制备出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的多级有序穿孔结构铜网,其散热能力优于已报道方案。
2025-05-20 10:19
按照经典理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后,每个子细胞核应当至少获得一套完整的单倍体染色体,以确保细胞正常发育和功能发挥。然而,最新研究却发现,在某些特定真菌中,
2025-05-20 03:55
最新气候数据显示,全球气温仍然极高,2025年将与2024年一道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5-05-19 10:49
5月17日,江西省首颗自主发射的生态环境监测卫星“南昌航空一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
2025-05-19 10:47
航天科技看似遥远,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高在上”的航天实验,正在引导一场由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变革,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2025-05-19 10:46
为提升各种场景下荧光成像性能,北京大学席鹏团队和深圳大学屈军乐团队合作,通过计算机视觉与荧光显微的融合,提出了一种暗通道光学层切算法使显微成像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2025-05-19 10:42
《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18日在北京发布,卫星导航专利申请总量累计突破12.9万件,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2025-05-19 10:07
AG600“鲲龙”批生产首架机(1101)18日在广东珠海成功完成生产试飞,标志着AG600飞机通过取得生产许可证(PC)的关键环节,实物状态满足PC构型要求。
2025-05-19 10:05
去年3月,他和团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引力子“画像”,那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的论文,就在这里诞生。
2025-05-16 10: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