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嗡嗡嗡……”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在万亩示范方的稻田阡陌间,一架无人机从平地腾空而起,开始沿着设定好的路径均匀喷洒肥料。田垄上,国家税务总局南通市通州区税务局的菁税志愿服务小队正在为十总镇农业合作社的农民讲解税收优惠政策,以“滴灌服务”精准辅导当地农业合作社向新发展。
“以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每次施肥打药水都要雇十二、十三个人连轴干。现在有了农业无人机,200亩地只需动动手指,用不了4个小时就能浇灌完成。”回忆起智慧农业带来的巨大变化,某农场主朱将林十分感慨,“去年,我们对生产基地进行了新能源改造,6台柴油烘干机全部置换成绿色电能设备,极大地节约了我们的作业成本。有了这些循环式的智能烘干设备,农民可以自己烘干稻谷,24小时内就可以出粮。”新式的机械作业让水稻种植更加省工省时,节本增效的同时也让农民们切切实实尝到了农业现代化带来的甜头。
“有了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的助力,现在我们水稻的亩产水平已能达到1200斤,每年总效益都在300万元左右。每年春种秋收的时候,税务部门都会及时上门为我们讲解农产品免税发票开具申报的相关事项,还为我们准确计算能享受到的税收优惠,让我们对种出更多更优质的粮食充满信心。”对于税务部门长期以来的精细服务,朱将林表示满意和感谢。
走进金沙街道番茄小镇农业基地,连栋的智能大棚映入眼帘。一棵棵番茄苗的根部都被白色包装包裹着,嫩绿色的芽儿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这是我们采用的无土栽培技术。以椰糠为基质、水肥一体化作补充营养,优势在于无污染、无病虫害,且可以反复使用”。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喜向前来调研的税务干部们介绍基地种植新技术。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基地不仅在种植技术上实现了更新升级,在养护设备上也用上了许多“黑科技”。“基地采用了水肥一体化的智能灌溉系统,只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灌溉施肥参数,就能精准配比水溶性肥料。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品相口感都能得到精准把控,产出效益也更可观。当前,我们的亩产收益超过五万元,每年的总效益在400万元以上。”何喜向税务干部们介绍道。在科技赋能现代化发展的路上,税费优惠政策给了企业很大底气,2024年,企业享受各项税费减免16.4万元,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单产及品质提供了真金白银的支持。
今后,通州区税务局将持续以税费服务的“精准滴灌”和税收政策的“丰厚滋养”赋能智慧农业稳步发展,以税惠农、以税助农、以税兴农,以税收之笔绘就乡村振兴好光景。(江一婧 李雅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