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冰雪装备乘“冬”风而上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冰雪装备乘“冬”风而上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2-21 09:43

  拼科技、争出海——

冰雪装备乘“冬”风而上

河南晋安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造雪机在雪场工作。

中国队选手在第九届亚冬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决赛中。新华社记者 王 松摄

慈溪华光生产车间。除署名外,均为受访企业供图

  “冰雪经济”有多热?《大众冰雪消费市场研究报告(2023—2024冰雪季)》显示,2023—2024冰雪季消费规模超过1500亿元,72.73%参与冰雪运动的居民有消费支出。

  “冰雪热”由此也带动了中国冰雪装备制造产业的长足发展。数据显示,中国冰雪装备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约300家增长到2023年的900家左右。日前,记者走访了相关企业,探访中国冰雪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的秘密。

 

  核心雪具“中国造”

  对在北京读大学的江琦星来说,冬天是他最期待的季节。每逢雪季,他都会第一时间抢一张前往河北崇礼的高铁票。“订酒店、买雪票、买车票都需要手速快。”江琦星在高铁上边说,边示意记者环顾周围,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滑雪爱好者坐了个满满当当,俨然这趟车成了“滑雪专列”。

  春节假期,浙江人林奇不再像往年一样早早回家、走亲访友,而是和妻子飞往吉林,前往北大湖滑雪场滑雪。“这是我们家的新年俗。”林奇笑着对记者说。

  冰雪,改变了一座城市,造福了一方百姓。今年春节假期,黑龙江哈尔滨共接待游客1215.1万人次,同比增长20.4%。同样,冬季的崇礼直到半夜,街上依旧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学滑雪、办民宿、开网约车成了崇礼人的新风尚。“雪季时每天收入约是淡季时的3倍。”一名网约车司机说。

  据统计,今年春节假期全国934个滑雪场客流量达1723.2万人次,同比增长10%。“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背后,是中国冰雪装备制造产业的蓬勃发展。

  江琦星的衣柜里,滑雪服、雪鞋、手套、内搭等一应俱全。“过去我只买国外品牌的冰雪装备,从去年开始,我发现国产装备也很好。”江琦星说,价格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自己只买高品质的产品。

  国产冰雪装备不只受到滑雪爱好者青睐,在专业赛场上同样“摘金夺银”。北京冬奥会上,国产冰雪装备频频出现在电视转播镜头里,在本月举办的哈尔滨亚冬会上更是大放异彩。

  2月10日,亚布力滑雪场,中国队在第九届亚冬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决赛中斩获金牌。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像一只只轻盈的飞燕,他们的“翅膀”——雪板是不折不扣的“中国造”,是中国冰雪装备制造企业首次为国际赛事提供的核心雪具。

  “我们有两款创新冰雪运动装备与亚冬会组委会签约,涵盖双板、碳纤维滑雪头盔等类型。”冰雪欢腾体育装备科技(哈尔滨)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照会介绍,为了打破国外垄断局面,团队在国内首次将碳纤维科技、高弹纤维科技、钛合金技术等航空航天新材料与技术融入雪板中。

  “这种材质不但更轻,而且性能稳定。”胡照会说。基于这种特殊材料,经过上万次的试验和迭代升级,他们成功运用航空高弹复合芯材,结合航空机翼技术,使雪板更轻、更弹、更耐用,实现人和雪板“合二为一”。

  “大块头”变“灵活”

  亚冬会赛场精彩纷呈,业余冰雪运动也如火如荼,且呈现明显的“南移”趋势。

  2月10日,河南省巩义市嵩顶滑雪度假区阳光晴好。白雪皑皑中,上百名小朋友踏雪驰骋,参加由河南省体育局主办的第四届全民健身冰雪季青少年滑雪公开赛。

  去岁今春河南降雪不多,雪从何来?只见40台造雪机“嗡嗡嗡”运转,“吐”出10余米长的白雾,雪场各处已是银装素裹。据介绍,这些造雪设备超过一半是国产品牌。

  不远处的巩义市西村镇,便是该雪场造雪机的主要供货企业——河南晋安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走进生产车间,机器人正挥舞长臂,对造雪机进行焊接。“我们生产户外造雪机、室内造雪机、飘雪机、多功能移动造雪车,产品不仅投用本地,还销售至北京、河北、吉林、新疆等地知名雪场。”该公司负责人吴枫林说,“像这款银红相间的造雪机,曾助力北京冬奥会。”

  传统轮式造雪机有灵活性差、覆盖面小的缺点。如何让造雪设备达到北京冬奥会的要求?生产团队在移动性上费了不少心思。他们在不足1个月的时间里日夜赶工,最终将这款造雪机进行优化升级,改造成适合为大赛服务的车载造雪机,自带水罐、水泵、发电机组、造雪系统,不需要外接水源、电源就可以造雪,成了“灵活”的“大块头”。

  造雪机通过混合压缩空气和水来制造雪花,对造雪环境也有一定要求,市面上一般的造雪机造雪环境常在零下三四摄氏度,制约南方省份开展冰雪运动。

  然而,在吴枫林的朋友圈里有一条视频:在江西赣州某滑雪场,造雪车“吐”出白色长舌,不一会儿雪花便铺满一条雪道。

  造雪车为什么能开进赣州?吴枫林带记者走进仓库,刚下线的造雪设备停放整齐,不时还有挂车开来装车。一款金黄色和银色相间的诺泰克NORTEC N-2.0造雪机,受到不少客户青睐。据介绍,这款设备采用“超级雾化”技术,造雪机的核心装置——核子器具有极佳比例的水和压缩气的混合效果,能在临界温度高效造雪。

  “它优点很多,出雪量大、雪质干爽细腻、覆盖面积广。”吴枫林说,“我们还采用一种更为精细的水和气的配比,在零下1摄氏度就能造雪,帮助雪场在雪季赢得先机。”

  除了造雪设备,可以向上或向下输送游客的魔毯也在生产中。魔毯运行平稳,非常适合初学者,是多数滑雪场和旅游景区的主要运输装置。该公司生产的魔毯具有智控节能功能,可自动记录乘客数量、安全检测,同时还具有超时停滞、自动紧急刹车功能。

  将目光投向海外

  近年来,一些中国冰雪装备制造企业也将目光投向海外。

  浙江省慈溪市华光塑料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慈溪华光”)1995年成立之初,就瞄准雪铲这一细分领域深耕。“当时国内国际上相关制造企业不多,我们凭借物美价廉的产品很快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慈溪华光销售经理华伟杰说,“目前我们超八成的产品用于出口,大多出口到发达国家。”

  企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凭借更低廉的人工成本,越南、墨西哥的相关企业曾对慈溪华光造成一定影响。如何破局?“打‘价格战’是行不通的。只有凭借产品质量,才能留住老客户,赢得新客户。”华伟杰说。

  实现产品迭代升级,除了常规的改进材料外,雪铲手柄的长度、弧度皆有讲究。记者拿起一把雪铲比画了一下,铲起来果然省时又省力。华伟杰介绍:“这是我们进行了无数次实验,才设计出的符合人体工学的产品。”

  只从产品上下功夫还不够,慈溪华光还对产线进行数次升级。过去,想要将产品从产线取下来只能靠人工。如今,机械臂全程代劳,既节约成本,又提高良品率。记者在心里默默数了一下:偌大的厂房里,工人只有数十人。

  中国冰雪装备“出海”,不只有像慈溪华光这样主打外贸的企业,更有因国内市场需求而生,因物美价廉产品而兴,因积极出海而实现进一步发展的企业。他们共同推动中国冰雪装备走向更大市场。以浙江为例,数据显示,去年浙江全省出口滑雪服、滑雪鞋、溜冰鞋、护具等冰雪穿戴装备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出口滑雪板、雪橇、冰刀等专用器材9558.8万元,比上年增长6.3%;出口滑雪机、造雪机等场地装备1518万元,比上年增长127.1%。

  走向世界的中国冰雪装备制造企业,从沿海拓展到内陆。在巩义市西村镇,一家主营滑雪板的生产企业机声隆隆。记者循声而去,只见在车间工人精心打磨下,一块块线条流畅、色彩鲜艳的滑雪板走下流水线。

  “我们在雪板固定位置运用强度高的固化玻纤,进一步加强固定器位置的强度与稳定性。通过不断提升滑雪板的稳定性和弹性,产品目前可适应不同条件下的雪道、公园等场景,具备防抖和纠错性能。”公司经理赵银蓬说,他们与200多家公司开展合作,所研发的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到25个国家和地区。(本报记者 赵 昊 张文豪)

[ 责编:金昱希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宁夏同心:储农资 修农机 保春耕

  • 早春时节田间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6项标准是我国环境基准体系的组成部分,可与《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和《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配套使用。
2025-02-21 10:07
日前,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完钻,钻探深度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
2025-02-21 10:06
该规定提出,严明资格条件,规范准入程序,完善退出机制,严禁将会员类型与人才“帽子”挂钩、“交钱就能入会”等行为。
2025-02-21 10:04
钙钛矿材料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色纯度高、色域广等独特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超高清显示技术的理想材料。
2025-02-21 10:03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20日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25-02-21 10:02
最近,全国多地将DeepSeek等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政务和公共服务。
2025-02-20 14:40
DeepSeek引发的冲击波仍在持续:不仅多个平台宣布接入DeepSeek,各个行业也密集搭上这趟“快车”。2月4日,DeepSeek系列大模型正式上线昇腾社区,开发者可一键获取DeepSeek系列模型,并支持昇腾硬件平台上开箱即用。
2025-02-20 10:02
近日,全国首套大型智能化森林火灾救援处置训练设施顺利通过最终验收,在国家西南应急救援中心正式交付使用。
2025-02-20 02:50
19日,科学家们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发布了“天关”卫星的最新发现。
2025-02-20 02:50
夜幕低垂,驾车穿行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隧道中,柔和光线如点点星光洒下,为隧道披上一层温暖的光纱,照亮往来的车辆。
2025-02-20 02:5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5-02-20 02:50
在万里风沙线上筑起“绿色长城”
2025-02-19 09:48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研制的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
2025-02-19 09:47
由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
2025-02-19 09:45
18日从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期刊建设、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民间科技交流、规范学术团体治理等领域取得进展。
2025-02-19 09:44
2025年开年以来,人工智能(AI)技术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态势。
2025-02-19 09:42
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5-02-18 09:33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24年12月25日起施行。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座谈会17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5-02-18 09:32
迈着深深浅浅的步子走进葡萄园,脚下,枯叶作被覆盖着泥土;头顶,休眠的葡萄枝上零星挂着卷曲的叶子。果农们在葡萄架下来回穿梭,剪刀在手中翻飞,老练地修剪着葡萄枝条,随后,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开沟、窝肥、清园等“冬管清单”。
2025-02-18 09:32
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13位知名专家对1位8岁男孩的疑难病例展开缜密讨论。主持人是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倪鑫,专家们则来自神经外科、肿瘤外科、口腔科等科室。
2025-02-18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