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周密 黄庆华
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历史必然,也是现实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稳定增长、推动创新、增加就业、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助力我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实有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超过1.8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近97%,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合乎我国国情与发展实际。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
固根本,完善稳定有序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之一,在于不同所有制市场主体能够形成合作共赢关系,实现企业与市场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这种关系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更好发挥市场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传递市场信号,增强要素市场流动性,保障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二是更好发挥政府调节的引导性作用。在维护市场秩序的前提下,弥补市场失灵,确保“放得活”“管得住”,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三是更好发挥不同所有制企业协同的弥补性作用。例如,拓展“双链”合作领域,推进资源、技术、信息共享,促进国企民企协同发展。
稳预期,打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直接关系到民营企业经营发展活力的释放程度,必须创造政策红利、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留足空间。主要可依托三大体系:一是多元化的融资体系。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和专业机构、构建金融服务信息共享平台、促进银企信息共享等多种融资渠道,在用好传统银行信贷服务的基础上,加快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发展股权融资、债券融资、风险投资等多种融资方式,减轻民营企业融资负担。二是规范化的竞争体系。关键在于解决民营经济的政策性歧视。这既包括推行公平竞争的审查制度、保证政府补贴、退费减税等优惠政策真正惠及民营企业,也包括打破行政性垄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落地实施,还包括形成适用于区域乃至全国的统一规则条件、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三是差异化的激励体系。通过设立奖励基金、税收优惠等方式,对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民营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利长远,增强创新驱动的意识能力。创新驱动发展本质上是依靠技术创新,通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推动产业提质增速,打破低端锁定困境,进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民营企业可围绕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新兴技术等方向布局推进:一是数智化转型。深入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升级民营企业数字化管理能力、智能化生产能力和网络化营销能力,改造重塑传统产业运营模式,从而提高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控制水平。二是低碳化转型。强化专项政策扶持,深化节能减排机制,推动创建零碳产业或负碳产业集聚区,提升民营企业可再生资源使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三是高端化转型。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推动低成本、模块化、智能化制造设备应用,带动传统产业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引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帮助民营企业实现价值链跃迁。
强保障,健全严密高效的法治体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治理经济,依法稳妥协调处理各种利益问题,能够让民营企业在公平、透明、稳定、可预期的环境中扎根发展、稳步成长。制度层面上,健全利于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法规制度。例如,公司资本法律制度要规范民营企业合规守法经营,现代产权制度要保障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权益,监管执法制度要鼓励跨行政区域统一联合制定监管政策和执法标准等。行政层面上,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推动政府职能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重塑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微观服务关系。执法层面上,强化公职人员法治意识,依法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和政府监管行为,保证行政法规有效实施,确保民营企业公平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重引导,营造多元包容的发展氛围。民营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保护民营企业就是保护生产力,壮大民营企业就是发展生产力。一是弘扬企业家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对优秀企业家突出贡献、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坚决破除“民营经济离场”等偏驳言论,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良好氛围。二是鼓励创新创业。细化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免息等一系列政策,强化办公场地、研发指导、创业帮助等一站式服务,降低创业门槛和创新成本,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三是履行社会责任。探索建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引导承担环境保护、成果共享等社会责任,推动造就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
(作者周密系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经济师;黄庆华系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是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推进重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2023NDZD0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