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更多粮田变良田

来源:经济日报2025-02-20 09:35

更多粮田变良田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地方镇农民驾驶农机在翻耕农田。武纪全摄(新华社发)

  眼下,各地正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涵闸、开挖沟渠、平整土地、兴修水利等作业正有条不紊地开展,为即将到来的春耕生产提供支撑。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门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优化建设布局,加强政策保障,多渠道加大建设投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节本增效成果显著

  高标准农田指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农田,是农田里的“优等生”。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粮食产能亩均提高10%至20%,许多农田达到了“一季千斤、两季吨粮”,为全国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提供了重要支撑。

  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负责人表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是利当前、管长远的大事要事。实践表明,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产出能力将大幅度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将明显增强,旱能浇、涝能排,实现大灾少减产、小灾不减产、无灾多丰收;资源利用效率将显著提升,肥、药、水利用率一般提升15%至30%;农业综合效益将明显改善,高标准农田亩均节本增效500多元。

  高标准农田建设受到农民群众普遍欢迎。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村民们时常查看麦田苗情,对高效节水灌溉很满意。藁城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业综合开发中心主任李彦军说,藁城区近年来把原有土渠灌溉改为管道输水灌溉等方式,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85。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改革试验与政策评价研究室副主任郭军认为,各地在完善高标准农田路网、水网、电网、林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引领促进新要素新技术集聚,在配套高效节水灌溉、提高耕地地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等方面试点示范,更突出节水、节肥、节药能力,全面改善农田生产条件,确保农田持续高效利用。

  畅通多元筹资渠道

  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到2030年,我国要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各地坚持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建设数量和建成质量并重、工程建设和建后管护并重,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刘长全表示,高标准农田是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公益性强,项目建设资金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投入为主,同时鼓励和支持金融与社会资本投入。

  伴随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先易后难有序实施,剩余未建的基本是位置相对偏远、分布相对零散、建设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块。由于物料和人工成本上涨,建设难度持续加大,提高建设投资标准成为各地普遍的心声。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2024年,中央财政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亩均补助标准由1300元提高到2400元,同时取消地方对产粮大县的资金配套要求。

  春耕备耕在即,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上栗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刘祝萍介绍,将通过国债资金和江西省统筹整合资金等渠道合计投资8100万元,实施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输配电工程、农田平整工程、土壤改良工程等,新建或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7万余亩。

  湖南省创建投贷联动资金筹措机制。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土地出让收入资金使用的重点支持范围,湖南省财政设立农田建设专项,省级财政投入达19亿元。另一方面,推进投融资创新。采取先建后补、指标交易、项目支持等方式,吸引社会投资,鼓励种粮大户直接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自建、自用、自管。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严斌剑说,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探索多元化资金来源。一方面,引入社会资本,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另一方面,设立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基金,用于支持重点项目和区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建好还要管好用好

  农田建设“三分建、七分管”,做好建后管护是确保工程设施长期发挥效益的关键。过去,高标准农田建设分散管理、投入不足,导致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突出。近年来,各地基本建立了以县级政府为主、乡镇或村级集体组织具体实施的管护制度,主要包括政府主导型管护模式、政府市场协作型管护模式和市场主导型管护模式等。

  “为做好后续管护工作,我们开展了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金融保险试点,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李彦军介绍,在项目工程验收合格后立即进行工程移交,避免出现项目管护真空,与相关镇、村签订管护协议,明确各方权利和责任。此外,还建立了一支由党员或种植大户组成的村级管护队伍,负责日常维护工作,效果很好。

  “除了压实监理单位工作职责外,我们还积极构建‘县、乡、村、组’四级监管网络,确保项目质量经得起检验。”刘祝萍说,当地搭建用好高标准农田信息数字管理平台,每年安排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管护,确保农田建得好、用得久、助增产。

  郭军表示,从全国层面看,加强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量质并重,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持续提升耕地质量;健全农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强化全流程质量监管,确保建一块成一块。

  严斌剑建议,加大对高标准农田管护的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对农田管护新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民对新技术接受程度;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参与农田管护技术研究与创新,为农田管护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的技术培训与推广,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本报记者 乔金亮)

[ 责编:金昱希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宁夏同心:储农资 修农机 保春耕

  • 早春时节田间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6项标准是我国环境基准体系的组成部分,可与《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和《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配套使用。
2025-02-21 10:07
日前,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完钻,钻探深度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
2025-02-21 10:06
该规定提出,严明资格条件,规范准入程序,完善退出机制,严禁将会员类型与人才“帽子”挂钩、“交钱就能入会”等行为。
2025-02-21 10:04
钙钛矿材料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色纯度高、色域广等独特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超高清显示技术的理想材料。
2025-02-21 10:03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20日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25-02-21 10:02
最近,全国多地将DeepSeek等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政务和公共服务。
2025-02-20 14:40
DeepSeek引发的冲击波仍在持续:不仅多个平台宣布接入DeepSeek,各个行业也密集搭上这趟“快车”。2月4日,DeepSeek系列大模型正式上线昇腾社区,开发者可一键获取DeepSeek系列模型,并支持昇腾硬件平台上开箱即用。
2025-02-20 10:02
近日,全国首套大型智能化森林火灾救援处置训练设施顺利通过最终验收,在国家西南应急救援中心正式交付使用。
2025-02-20 02:50
19日,科学家们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发布了“天关”卫星的最新发现。
2025-02-20 02:50
夜幕低垂,驾车穿行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隧道中,柔和光线如点点星光洒下,为隧道披上一层温暖的光纱,照亮往来的车辆。
2025-02-20 02:5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5-02-20 02:50
在万里风沙线上筑起“绿色长城”
2025-02-19 09:48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研制的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
2025-02-19 09:47
由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
2025-02-19 09:45
18日从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期刊建设、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民间科技交流、规范学术团体治理等领域取得进展。
2025-02-19 09:44
2025年开年以来,人工智能(AI)技术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态势。
2025-02-19 09:42
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5-02-18 09:33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24年12月25日起施行。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座谈会17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5-02-18 09:32
迈着深深浅浅的步子走进葡萄园,脚下,枯叶作被覆盖着泥土;头顶,休眠的葡萄枝上零星挂着卷曲的叶子。果农们在葡萄架下来回穿梭,剪刀在手中翻飞,老练地修剪着葡萄枝条,随后,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开沟、窝肥、清园等“冬管清单”。
2025-02-18 09:32
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13位知名专家对1位8岁男孩的疑难病例展开缜密讨论。主持人是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倪鑫,专家们则来自神经外科、肿瘤外科、口腔科等科室。
2025-02-18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