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济宁四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直播推介吊车。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工人在安徽芜湖一家汽车核心部件生产企业生产线上忙碌。 肖本祥摄(新华社发)
今年以来,机械工业多家企业迎来开门红。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泵路事业部1月份成功斩获11.2亿元订单,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50%。2月5日,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高端露天矿山装备全球发车仪式举行,涵盖90t、135t、400t矿用挖掘机及130t级矿车等经典机型的系列高端露天矿山装备,将从徐州奔赴全球,集中交付全球各地客户。
近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新闻发言人罗俊杰表示,2024年,机械工业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在“两新”等政策措施的带动下,行业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进入2025年,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机械工业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产销形势稳中向好
2024年,汽车产销创历史新高,全年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连续16年位居全球第一,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介绍,乘用车产销持续增长,为稳住汽车消费基本盘发挥积极作用;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年产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销量占比超过40%,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汽车出口再上新台阶,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消费选择。
不仅汽车产业,2024年,机械工业产销情况整体都稳中有进。罗俊杰介绍,2024年一季度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二季度总体稳定,三季度主要指标增速放缓、呈现下行压力,四季度随着“两新”政策及一揽子增量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行业运行态势趋稳回升。
从数据来看,机械工业主要涉及的5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增加值均实现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增速达9.1%;电气机械和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速平稳,分别为5.1%和6.0%;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速略低,分别为3.6%和2.8%。
分行业来看,制造业回稳带动加工装备稳定增长。2024年,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为69.5万台,同比增长10.5%;金属成形机床产量为16万台,同比增长7.4%。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毛予锋表示,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新兴产业和新兴领域的需求保持增长,机床工具行业高端产品成长性依旧良好,部分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坚持优秀品质和技术创新、坚持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的企业逆势增长。
通用设备与基础件产品呈增长态势,2024年,泵、风机、压缩机、轴承、紧固件、液压元件、金属密封件等产品产量均实现增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斌分析,这些量大面广的产品为制造业服务,其实现普遍增长,预示着整个制造业有恢复迹象。
此外,我国机械工业对外贸易在结构优化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多元共进的外贸市场新格局进一步巩固。2024年,机械工业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贸易顺差均再创历史新高。据海关统计数据汇总,2024年,机械工业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连续第四年超过1万亿美元,达1.1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5%,占全国货物贸易的19%;实现贸易顺差5696.9亿美元,同比增长16.6%,占全国货物贸易顺差的57.4%。
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基础
数转智改激发机械工业新动能。2024年,80多家机械企业入选我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名单;6座机械企业智能工厂入选全球“灯塔工厂”,机械工业累计入选全球“灯塔工厂”数量达24座,占我国入选全球“灯塔工厂”总量的30%;规上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80%,示范工厂研制周期平均缩短近30%。
罗俊杰表示,2024年,机械工业坚持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行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亮点纷呈。
创新能力稳步提升。2024年新批准建设行业创新平台33家,累计挂牌运行和批准建设的行业创新平台已达290家,完成400余项技术装备鉴定,行业科技奖授奖项目达430项。
“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陈士华说。2024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797万辆,同比增长23.1%。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崛起,得益于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以及对本土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车企加大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的投入,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智能制造装备快速发展。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4.2%,达55.6万套,再创新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机器人分会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晓刚告诉记者,我国机器人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产业化能力以及应用水平不断提升。随着新兴技术的快速演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入融合、协同创新,将成为机器人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
重大技术装备取得新突破。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取得开创性进展,先后完成样机总装下线、点火、满负荷试验,突破了90余项关键技术,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功率最大、技术等级最高的燃气轮机;16米以上超大直径盾构机“山河号”“江海号”接连下线应用,标志着我国在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研制和应用领域实现新跨越。
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2024年10月12日,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长的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成功下线,机组的发电机、叶片、轴承、电控系统等关键部套技术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代表了我国风电装备全产业链技术快速进步的最新成果。
“2024年,机械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罗俊杰表示,绿色低碳是装备制造业发展和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
清洁能源装备的快速发展,助推我国加快建设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新型能源体系。在2024年发电机组产量中,风电机组产量占比超过一半;2024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3.7亿千瓦,同比增长23%,占电力新增装机的86%,其中风电新增0.8亿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2.8亿千瓦。
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步伐加快,先进绿色智能产品持续研制应用。农业机械中,新能源拖拉机、智能化拖拉机、高自动化联合收割机等产品应用步伐显著加快,无人驾驶农机、无人植保机、无人插秧机、无人联合收割机等智能装备不断涌现。工程机械中,装载机、搅拌车、矿用卡车、高空作业平台等产品电动化替代趋势强劲,如电动装载机2024年销量增长2.1倍、渗透率达10.4%,部分地区渗透率超六成。
“2024年,工程机械行业有序推进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施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苏子孟表示,工程机械行业研制的多种纯电动、混合动力、氢能等新能源工程机械不仅在国内工程施工领域受到好评,而且正在走向国际,新能源工程机械的吸引力和经济性还在快速提升。
罗俊杰认为,未来机械工业发展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条件。综合判断,预计2025年机械工业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持续发挥国民经济重要引擎的作用,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预计在5.5%左右,对外贸易保持基本稳定。(刘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