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机械工业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形成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机械工业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形成

来源:经济日报2025-02-19 09:24

在济宁四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直播推介吊车。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工人在安徽芜湖一家汽车核心部件生产企业生产线上忙碌。 肖本祥摄(新华社发)

  今年以来,机械工业多家企业迎来开门红。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泵路事业部1月份成功斩获11.2亿元订单,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50%。2月5日,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高端露天矿山装备全球发车仪式举行,涵盖90t、135t、400t矿用挖掘机及130t级矿车等经典机型的系列高端露天矿山装备,将从徐州奔赴全球,集中交付全球各地客户。

  近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新闻发言人罗俊杰表示,2024年,机械工业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在“两新”等政策措施的带动下,行业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进入2025年,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机械工业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产销形势稳中向好

  2024年,汽车产销创历史新高,全年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连续16年位居全球第一,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介绍,乘用车产销持续增长,为稳住汽车消费基本盘发挥积极作用;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年产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销量占比超过40%,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汽车出口再上新台阶,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消费选择。

  不仅汽车产业,2024年,机械工业产销情况整体都稳中有进。罗俊杰介绍,2024年一季度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二季度总体稳定,三季度主要指标增速放缓、呈现下行压力,四季度随着“两新”政策及一揽子增量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行业运行态势趋稳回升。

  从数据来看,机械工业主要涉及的5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增加值均实现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增速达9.1%;电气机械和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速平稳,分别为5.1%和6.0%;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速略低,分别为3.6%和2.8%。

  分行业来看,制造业回稳带动加工装备稳定增长。2024年,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为69.5万台,同比增长10.5%;金属成形机床产量为16万台,同比增长7.4%。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毛予锋表示,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新兴产业和新兴领域的需求保持增长,机床工具行业高端产品成长性依旧良好,部分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坚持优秀品质和技术创新、坚持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的企业逆势增长。

  通用设备与基础件产品呈增长态势,2024年,泵、风机、压缩机、轴承、紧固件、液压元件、金属密封件等产品产量均实现增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斌分析,这些量大面广的产品为制造业服务,其实现普遍增长,预示着整个制造业有恢复迹象。

  此外,我国机械工业对外贸易在结构优化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多元共进的外贸市场新格局进一步巩固。2024年,机械工业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贸易顺差均再创历史新高。据海关统计数据汇总,2024年,机械工业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连续第四年超过1万亿美元,达1.1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5%,占全国货物贸易的19%;实现贸易顺差5696.9亿美元,同比增长16.6%,占全国货物贸易顺差的57.4%。

  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基础

  数转智改激发机械工业新动能。2024年,80多家机械企业入选我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名单;6座机械企业智能工厂入选全球“灯塔工厂”,机械工业累计入选全球“灯塔工厂”数量达24座,占我国入选全球“灯塔工厂”总量的30%;规上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80%,示范工厂研制周期平均缩短近30%。

  罗俊杰表示,2024年,机械工业坚持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行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亮点纷呈。

  创新能力稳步提升。2024年新批准建设行业创新平台33家,累计挂牌运行和批准建设的行业创新平台已达290家,完成400余项技术装备鉴定,行业科技奖授奖项目达430项。

  “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陈士华说。2024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797万辆,同比增长23.1%。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崛起,得益于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以及对本土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车企加大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的投入,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智能制造装备快速发展。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4.2%,达55.6万套,再创新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机器人分会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晓刚告诉记者,我国机器人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产业化能力以及应用水平不断提升。随着新兴技术的快速演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入融合、协同创新,将成为机器人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

  重大技术装备取得新突破。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取得开创性进展,先后完成样机总装下线、点火、满负荷试验,突破了90余项关键技术,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功率最大、技术等级最高的燃气轮机;16米以上超大直径盾构机“山河号”“江海号”接连下线应用,标志着我国在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研制和应用领域实现新跨越。

  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2024年10月12日,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长的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成功下线,机组的发电机、叶片、轴承、电控系统等关键部套技术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代表了我国风电装备全产业链技术快速进步的最新成果。

  “2024年,机械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罗俊杰表示,绿色低碳是装备制造业发展和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

  清洁能源装备的快速发展,助推我国加快建设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新型能源体系。在2024年发电机组产量中,风电机组产量占比超过一半;2024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3.7亿千瓦,同比增长23%,占电力新增装机的86%,其中风电新增0.8亿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2.8亿千瓦。

  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步伐加快,先进绿色智能产品持续研制应用。农业机械中,新能源拖拉机、智能化拖拉机、高自动化联合收割机等产品应用步伐显著加快,无人驾驶农机、无人植保机、无人插秧机、无人联合收割机等智能装备不断涌现。工程机械中,装载机、搅拌车、矿用卡车、高空作业平台等产品电动化替代趋势强劲,如电动装载机2024年销量增长2.1倍、渗透率达10.4%,部分地区渗透率超六成。

  “2024年,工程机械行业有序推进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施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苏子孟表示,工程机械行业研制的多种纯电动、混合动力、氢能等新能源工程机械不仅在国内工程施工领域受到好评,而且正在走向国际,新能源工程机械的吸引力和经济性还在快速提升。

  罗俊杰认为,未来机械工业发展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条件。综合判断,预计2025年机械工业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持续发挥国民经济重要引擎的作用,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预计在5.5%左右,对外贸易保持基本稳定。(刘 瑾)

[ 责编:金昱希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库布其沙漠治沙进行时

  •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武汉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