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外卖小哥的配送考核,正迎来新气象。2月14日,美团宣布,结合各方建议和此前试点反馈,本周将正式在广西部分城市首次上线“超时免罚”试点。在试点区域,将全面取消超时扣款,将众包骑手的“超时扣款”改为积分制度,并辅以支持策略,如培训帮扶新骑手、优化出餐调度和申诉通道,持续改善骑手的配送体验。
一段时间以来,外卖小哥的配送考核机制和职业安全生存状态,屡屡引发社会关注,更掀起对算法与现实、效率与公平的拷问。如何持续优化算法、改进配送考核机制,以提升小哥安全福利保障,同时兼顾商家、消费者的切身权益,是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话题。美团此次在试点区域全面取消“超时扣款”,也是持续公开和改善算法、回应现实关切的向善之举。
众所周知,外卖配送员作为新就业群体,在连接市场消费、活跃线上线下经济以及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着愈发突出的作用。单量多、节奏快、强度大,是其职业特点。在过去,为了避免被超时扣款以及可能产生的客户投诉风险,一些外卖骑手时常面临着较大工作压力,尤其秉持着“多劳多得”的朴素观念,经济压力大的骑手更愿意少扣点钱、多跑几单。全面取消超时扣款,改为积分制度,不仅有利于为骑手切实减压,也折射出从负向“以罚代管”探索转变为正向科学激励的思路。
事实上,试点外卖“超时免罚”不是突然出现的,其产生建立在前期的试点经验基础之上。早在2022年,“超时免罚”就已在美团平台的专送骑手里实行,并且以积分制度代替罚款。而面对数量大、兼职多、工作频率不同、技能水平不一的众包骑手而言,相关管理制度的改进则难度更大。去年12月27日美团公布了八项算法改进举措,其中包括在2025年底前逐步取消骑手超时扣款。此次在广西试点外卖“超时免罚”,并覆盖众包骑手,正是吸取和借鉴了前期实践探索经验,逐步扩大深化、有节奏的治理举措。
当然,这种积极向上的试点探索,目前只能是“小步快跑”,无法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一方面,互联网外卖时代,外卖配送关乎广大消费者、商家、骑手和平台企业等多个方面。需求丰富、主体多元、利益多样,这是最大的现实特点。如何在推动试点外卖“超时免罚”的同时,通过更为科学的算法和智慧联动,保障消费者体验和商家利益,打消人们“外卖会变慢”的担忧,值得观察。另一方面,技术算法与现实操作、用户体验与劳动者权益之间的矛盾怎样有效化解,不仅是外卖平台的烦恼,也是多个互联网企业面临的现实难题。目前,这尚无现成的“参考答案”,仍需要平台企业、社会各方一起探索向前。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超时”从来不只是简单的外卖小哥“送得太慢”。解决“超时”,也需多方合力,将骑手小哥从“生活算法”里解放出来。从实践来看,影响外卖“超时”的因素很多,诸如恶劣天气、拥堵交通、临时修路、新骑手配送经验不足、商家出餐慢、用户取餐慢等等,均是风险因素。除此之外,也有社区门岗管理严格、门禁不灵、楼栋门牌不清、电梯异常损坏等现实原因。从这个角度来看,让取餐送餐的小哥们更从容、更安全,除了平台试点“超时免罚”、利用科技手段优化到店时间和配送路线之外,更需要社会多方合力提升。例如,推进各方共建“骑手友好社区”、相关企业和劳动部门加强“老带新”职业技能培训、消费者用户给予更多包容理解等等,以改善骑手送餐环境,提升送餐效能。
当前,互联网经济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与之相伴的是,社会和公众的理念也在日益成熟。具体到外卖行业来说,配送已不是越快越好、考核也不是靠罚就好,而是应当建立在人文关怀和科技向善的社会责任之上。从这个意义来说,试点外卖“超时免罚”正是不断推动科技向善、实现社会多方共赢的生动实践。期待,未来“超时免罚”推行范围更广,让整体即时配送行业都跟上来,惠及更多小哥,也凝聚起更多探索经验和社会共识。(宋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