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始终坚持把群众增收作为头等大事,因地制宜发展甘蔗、坚果、林业等产业,积极探索实施“抓二产带一产促三产”的产业发展模式,着力破解了全县山地占比高、耕地面积少、产业发展受限等问题,让青山更绿、群众钱袋子更鼓、幸福感更足。
念好“山字经” 唱好“林果戏”
“西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坚果。2024年,我们全面开展坚果加工,打造自己的坚果品牌,当年产值达到了2200万元,成功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达规。现在我们厂业务还辐射带动了保山、临沧、版纳等地的群众共同增收,预计今年的开口笑精深加工生产线也能实现升规。”云南好仁坚果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成操表示。
为助力产业规模化发展,西盟佤族自治县坚持龙头企业带动,集中原料供应,延长产业链,全力培优扶强“林果”企业。
西盟佤族自治县鑫森木业有限公司在资源整合、用工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扶持下,生产线从最开始的4条增加到11条,实现年产值逐年上升。
“2024年,我们的产值达到了5500万元,旋切单板业务规模位居全省第一。现在我们的精深加工厂在建,预计今年5月份就可以投产,第一年的产值预计可以达到5000万。”西盟佤族自治县鑫森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彭辉说。建设稳定的原料基地是“林果”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保护生态的重要保障和有效措施。西盟佤族自治县在对全县林地资源进行精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产业规划布局,科学编制实施了《西盟县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五年总体发展规划》《西盟县澳洲坚果种植项目》,力争实现2027年后全县建成10万亩稳定速生丰产林基地、10万亩澳洲坚果种植基地。
为了让“林果”产业惠及更多农户,西盟佤族自治县创新实施“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土地入股”的合作模式,建立起“3331”“4321”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发展壮大“林果”原料基地建设,走出一条“政府引、企业带、村级领、农户跟”的产业发展之路。
端稳“糖罐子” 走好“甜蜜路”
“我家今年种了7亩甘蔗,政府给了种植补贴,机器种植省工、省力又省事。虽然有些地方需要人工补种,但机器种植整体效率还是非常高的。”西盟佤族自治县新厂镇永广村七组村民尼凯龙说。
甘蔗作为西盟佤族自治县的传统产业之一,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年来,西盟佤族自治县通过加强农务员队伍建设、实施种植补贴政策、推广良种良法技术、建设种植示范基地等措施,有效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种蔗积极性,不断促进甘蔗产业实现提质增效。
甘蔗原料是制糖企业的生存之本、能量之源。为助推糖业产业提速增效,2024年西盟佤族自治县多举措保障境外替代种植的甘蔗顺利进口5万多吨,货值2200万元以上。
“丰富的境内外资源为我们发展壮大糖业产业坚定了信心。今年我们糖厂进行产能提升改造,预计年入榨甘蔗量将从目前的24万吨提升到80万吨以上。”西盟昌裕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良说。
通过培优扶强企业、建设原料基地等措施,不仅可以助推甘蔗、“林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在种植、管理、加工等环节上,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就地就近就便务工。
截至2024年,西盟佤族自治县甘蔗、“林果”产业原料基地共有20.5万亩,农民人均4亩左右。县内共有8家糖厂、“林果”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实现工业产值达4.98亿元。(艾嘎 奚川江 史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