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创新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影响最广泛的领域,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具有强大支撑作用。
放眼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飞速发展,正在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这四个环节产生着革命性影响。近日,由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楼俊超副教授所著的《数字经济时代的社会再生产》一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该书聚焦“如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分析了数字时代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变化和发展,为我们如何在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参考和现实进路。
社会再生产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有机体系。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通过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之间进行交换,社会总产品各个部分得到相应的物质补偿、价值补偿,社会再生产得以顺畅进行。作者在书中描述了数字时代社会再生产四环节所展现的一系列新特征新趋势,在对各个环节进行局部分析以后,作者从再生产四环节整体出发,讨论再生产四环节与区域经济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数字时代再生产四环节有机贯通。具体来看,数字时代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分别具有如下特点:
在生产环节,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趋势越来越鲜明。例如,以数字产品制造、服务和应用为代表的数字产品制造业规模稳步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为12755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9.9%。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内部构成看,数字技术应用业增加值为55636亿元,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比重最高,为43.6%;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为43135亿元,所占比重为33.8%;数字要素驱动业增加值为24747亿元,所占比重为19.4%;数字产品服务业增加值为4037亿元,所占比重为3.2%。2023年我国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291.6万个,实现营业收入48.4万亿元,占全部二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0.9%。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中,数字产品制造业的营业收入为20.5万亿元,占比超过四成;数字技术应用业企业法人单位有143万个,占比接近五成。作者分析认为,这体现出我国数字产品制造业的规模优势和数字技术应用业的发展活力。
在流通环节,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使得流通过程更加便捷高效。以乡村物流为例,得益于扫码技术、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前沿科技的融入,乡村快递服务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上传、全程追踪与便捷查询,不仅大幅提升了物流效率,降低了快递企业运营成本,还助力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路径,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更加速了乡村数字化生活步伐。
在消费环节,平台企业和电商平台等构成了消费体系的微观基础,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变得更加个性化、移动化、社交化。数字时代,居民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服务消费占比快速提升,驱动消费不断提质扩容。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0%,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4.4%,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5.2%,服务消费支出增速显著快于商品消费支出增速。2024年上半年,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6200元,同比增长9.2%,快于居民人均消费增速2.4个百分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为45.6%。具备舒适性、发展性、享受性等特征的服务消费,如文化旅游、医疗养老、体育保健、教育文娱等在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明显提升,成为消费提质扩容的重要引擎。借助数字技术,减少经营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畅通经济循环过程,不仅有利于实现供给与需求的高效匹配,而且更加关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更有利于满足人们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在分配环节,数据要素参与分配也对社会整体分配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生产要素的数据参与分配是我国社会分配格局进一步完善的充分体现,有利于健全我国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激发数据这一要素参与生产活动,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鼓励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大数据与科研创新的有机结合,使得大数据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该书认为,数字经济不仅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还在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提供支撑。例如,当前,数字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带来了新契机。数字技术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遇,将有力丰富文化存储介质载体,革新文化演绎呈现形式,开辟文化传播互动渠道,从而催生构建文化新生机新生态,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注入新动力。
蛇年新春伊始,多地多部门紧锣密鼓加快政策部署,深入推进数实融合、发展壮大数据产业,激活数字经济发展动力。伴随数实融合制度不断完善和产业实践更加深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稳步推进,将继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新动能,这本《数字经济时代的社会再生产》新书也将在实践中展现出更为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盛朝迅系国家高端智库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