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杨亚楠)2024年以来,福建省妇联落实全国妇联关于大力推进“三新”领域灵活多样建妇联组织的部署,以女性社会组织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大胆探索、拓“新”争效、强基破难,全力推进妇联组织有形有效覆盖。
“2024年10月18日,福建省社会工作领域妇女联合会成立,全省71家社会工作领域社会组织中的姐妹有了自己的‘娘家’!”福建省社会工作领域联合会秘书长柯志宇告诉记者。社会工作领域妇联成立后,在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上持续用力,促进了社会组织之间的资源共享、经验交流和合作发展,为其中的女性从业者带来了“娘家人”的温暖。
“在福建省社会工作领域组建妇联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福建省妇联组织部部长吴丽莹介绍,省妇联与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省社工联紧密合作,通过广发“英雄帖”“招募令”,以“组织推荐+自发申请”的方式,共同推进省社会工作领域妇联的组建工作。“这是省级层面成立的首家社会组织综合妇联,也是行业联盟带动妇联组织建设的典范。”吴丽莹说。
截至2024年10月,福建省妇联通过重点单建、行业统建、区域联建、村社兜底、小组延伸等方式建立妇联组织974个,在全国率先实现对全省1517个女性社会组织的全覆盖,进一步凝聚起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的巾帼力量。
女台胞有了“温暖娘家”
在漳州市,女性社会组织中妇联组织建设独具特色。福建具有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区位优势,吸引了不少台籍社工人才参与女性社会组织工作。漳州市妇联扎实推进妇联组织提质扩面行动,主动走访对接漳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以下简称漳州市台商协会)这一规模较大、台籍女性从业人员较多的社会组织,积极指导并推动成立了福建省首个台商协会妇联,不仅为台籍女性社工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更为两岸女性交流搭建了新的桥梁。
“我先生就是漳州人,得益于他的引导,我对漳州有了更为深入地了解。”来自中国台湾高雄的李姿莹现任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一直致力于闽台两岸共有民间艺术歌仔戏的对比研究。当选为漳州市台商协会妇联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后,她感慨道,台商协会妇联为自己和更多妇女姐妹传承弘扬闽南文化与歌仔戏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契机。“能够让两岸同胞共同体会到那份深厚的文化共鸣,实乃幸事。”
漳州市台商协会妇联自成立以来,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服务积极回应女台胞学习、就业、发展、家庭等方面的需求,成为女台胞的“温暖娘家”。同时,通过举办两岸女性交流活动,增进了两岸女性之间的友谊,促进了两岸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协会妇联还引导众多台籍女性社工人才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为服务基层治理贡献力量。
妇联建在哪,服务就送到哪
“我在网上妇联志愿服务群中,得知公益活动需要拍照人员,就来报名了。”小佳是福州市闽侯县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一名巾帼志愿者,查阅网上妇联群消息已成为她的日常习惯,不仅能从中及时了解和响应公益服务需求,还会获得就业、培训等实用信息。
小佳所关注的网上妇联平台由闽侯县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妇联搭建,运用微信群、公众号、视频号等扩大妇联工作宣传面、服务面,进而联动县域女性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巾帼志愿服务团队、基层社区工作人员,服务当地妇女儿童和家庭。
“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妇联属于区域联建的妇联组织,成立于2024年7月,由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运营,服务全县318家社会组织、近2000名女性成员。”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傅婉霏说。她同时也担任福州市妇联常委、闽侯县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妇联主席。据她介绍,孵化基地妇联采用“1+6+N”的运作机制,提供精准服务:“1”即建设一个枢纽型妇联组织;“6”即面向县域女性社会组织提供孵化培育、人才建设、资源对接、小额资助、宣传推广、组织管理6大平台服务;“N”即支持县域多个妇女儿童品牌服务项目,助力女性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
目前,孵化基地妇联已培育13个扎根社区的女性社会组织,定期开展主题培训、组织交流和参访学习已达50余次,支持了9个公益项目,服务内容涵盖困境儿童关爱帮扶、乡村儿童艺术教育、社区巾帼志愿者培育等。
不拘一格建组织,百花齐放添活力
“春节申遗成功后,我们柘荣县剪纸协会妇联以此为契机,开发设计了16种新春吉祥微信表情包。”宁德市柘荣县剪纸协会会长、妇联主席金素清告诉记者。
柘荣剪纸历史悠久,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宁德市妇联采用“1+N”妇建联合体模式,以剪纸协会妇联为龙头,同步组建7个妇联执委担任组长的妇女小组、柘荣县剪纸协会巾帼志愿服务队和“慢城剪梦·妇女微家”,将妇联组织、妇女小组与阵地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凝聚女性传承人、从业者力量共同推动剪纸艺术的发展。
据金素清介绍,在“1+N”联合体的推动下,柘荣剪纸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协会妇联执委发挥自身特长优势,推动“非遗传承剪纸项目”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协会妇联还成功举办了多场剪纸艺术展览和培训活动,扩大影响力。在协会妇联的引领和柘荣剪纸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柘荣剪纸逐步走向大众化、产业化,直接带动80多户家庭年均增收2万元。
“1+N”联合体是福建省妇联推动女性社会组织中妇联组织建设的创新举措。各地妇联因地制宜,探索灵活多样、特色鲜明的妇联组织新形态,释放女性社会组织活力。
在晋江市,市妇联推行“网格+妇女小组”模式,将规模较小、分布零散的女性社会组织纳入妇联组织体系,将妇女小组建在村居二级网格上,发动网格内的妇女积极参与爱心妈妈关爱服务以及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等基层治理工作,进一步激活了联系服务广大妇女儿童和家庭的神经末梢,打造了“村社兜底建”新样板。同时,网格妇联和妇女小组积极链接各类资源,为妇女儿童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服务内容。
“美妆培训、形象设计及编发技巧等都是我们机构的优势。妇女小组给了我们充分发挥优势的空间,带领我们参与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的公益活动。”晋江海西职业培训中心校长陈春梅表示。
在加入青阳街道永福里网格妇女小组后,陈春梅积极发挥自己及所在机构资源优势,协助村居推动“妈妈岗”灵活就业帮扶工作,帮助了辖区一批妇女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从单独建到区域联建,从打造“1+N”联合体到探索“网格+妇女小组”,2024年,福建省妇联灵活组建并赋能培训五级妇建工作指导员队伍1200多支、成员近2万名,鼓励因地制宜、不拘一格推动妇联组织有形有效覆盖,形成了党委领导、妇联牵头、社会协同、专业力量支撑、社会组织参与的女性社会组织工作格局,进一步提升了妇联组织在女性社会组织领域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
福建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卓晓銮表示,2025年,福建省妇联将团结带动包括女性社会组织在内的“三新”领域妇联组织,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办好可感可及的好事实事,线上线下一体打造妇女群众的身边“温暖娘家”,凝聚新合力、培育新动力、释放新活力,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勇争先、再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