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节后首个工作日 重大工程建设热火朝天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节后首个工作日 重大工程建设热火朝天

来源:人民日报2025-02-06 09:43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正加快推进。

  以有效投资扩内需,以创新驱动促转型,重大工程建设既是稳增长的“压舱石”,也是惠民生的“强支撑”。奋进新征程,拼搏向未来,各地区各部门以实干开新局,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编 者

 

  浙江建德市——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如火如荼

  2月5日,浙江建德抽水蓄能电站的项目工地,迎来了节后复工。施工车辆穿过装点着红绸和灯笼的工地大门有序进场,工人们身着工作服、戴好头盔,回到各自工作岗位。

  在姚坞场地,一条双车道已完成硬化,两处隧洞施工全面展开,工人们焊接钻爆台车、支护台车,为下一步爆破掘进做准备;700米之上,乌龙山最高峰山顶谷地,上水库施工区一派忙碌,施工车辆往来上下……

  带领10余名施工人员,中国水电一局建德项目总工程师孙永吉一头扎进通风兼安全隧洞内。对照着图纸,团队复盘着节前进度,随后又拿出仪器勘探测绘,为接下来的工程进度做好准备。“节前隧洞刚刚打通,节后要进行厂房施工,新的一年铆足干劲加油干。”孙永吉说。

  位于富春江水库边的建德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投资达125亿元,是目前华东地区在建的最大抽水蓄能电站,也是浙江省“千项万亿”重大产业项目,建成后将主要承担华东地区电网调峰、填谷、储能、调频等重要任务。

  得益于富春江水库的优势资源,建德抽水蓄能电站拥有了天然的“下水库”。利用684米地势高差,电站的6台单机容量40万千瓦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40万千瓦。

  也正因如此,项目施工面临诸多难点。“厂房基本在地下,埋深最深处达650米,各种管道交通隧洞入山入地。斜井落差大,最大角度达58度,给施工作业带来更大挑战。”浙江建德协鑫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总指挥黄涛说。为此,项目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做好现场水情、雨情、环境、边坡位移等数据监测和预警,打造智慧工地,筑牢安全防线。

  去年6月,项目建设用地、临时用地全部批复完成,具备动工条件;9月,下水库施工布置区姚坞场地内,整体围墙破土进场;12月,上水库施工区的场内道路破土动工……“今年春节前,我们就进入了全面施工阶段。”黄涛说。

  除了蓄能发电,建德市对项目还有更多期待。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项目地处富春江—新安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建成后可以进一步带动周边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为当地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025年,浙江坚持产业优先、新质生产力优先、战略方向优先导向,全省预计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项目数比2024年增长23.9%,总投资增长9.2%,年度计划投资增长11.5%。

  重庆沙坪坝区——

  成渝中线高铁建设有序开展

  2月5日上午8时,中铁十二局成渝中线铁路项目部总工程师康建民迎着朝阳,快步走向重庆市沙坪坝区成渝中线高铁中梁山隧道施工现场。隧道内外,1200余名建设者与200余台大型机械同步投入作业,钢筋碰撞声与设备轰鸣声交织……2025年,成渝中线高铁将迎来主体工程收官,进入无砟轨道施工阶段。

  成渝中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线全长2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要交通纽带。项目建成后,重庆、成都将实现1小时内通达,受益人口近3000万,极大便利沿线群众出行。

  在中梁山隧道深处,三臂凿岩台车的钻头与岩壁摩擦出刺耳声响——这块卡住成渝中线高铁咽喉的“硬骨头”,是成渝中线高铁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

  “这截隧道下穿兴隆场编组站的500米浅埋段,是全线‘命门’。”康建民紧盯施工图解释,隧道顶部距编组站铁路线最薄处仅数米,相当于在“豆腐层”里穿针引线,任何细微沉降都可能引发铁路停运风险,“但我们正以毫米级精度啃下这块‘硬骨头’。”

  隧道内,热浪扑面而来,正在作业的焊工李师傅穿着薄衣、弯着腰,用焊枪精准焊接钢架与锚杆之间的节点。隧道另一侧,混凝土罐车司机擦了把汗,“这趟车每天进出好几趟,轮胎都得磨薄几毫米!”话音未落,康建民急促却不失条理的调度指令通过对讲机传来:“3号支洞班组,立即增援西侧仰拱作业面。”

  隧道外,安全员面前的大屏实时跳动着岩层数据,隧道智能机器人沿轨道扫描拱顶。康建民介绍,成套化智能管控系统可提前2小时预警地质突变,配合自动喷淋降尘装置,实现风险作业区“无人化”,整体施工效率提升15%。

  “截至2月5日,中梁山隧道累计掘进2950米,完成45%。预计10月底,中梁山隧道将实现全线贯通。”康建民说,“我们三班倒连轴转,保证安全质量,为实现隧道贯通做好充足准备。”

  今年一季度,重庆共开工、投产304个重点项目,其中开工168个、投产136个,涉及现代产业、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达3860亿元。2024年,重庆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971.4亿元、同比增长2.3%,在铁路、交通枢纽、轨道交通、机场等多个交通领域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山西吉县——

  古贤水利枢纽建设全面推进

  2月5日中午,在山西临汾吉县的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工地,现场一派忙碌景象。晋陕大峡谷之间,黄河缓缓流动。对岸的一处山顶,插着一面作为标识的红旗——未来,古贤大坝坝体将矗立在这里。

  施工现场,挖掘机正开足马力平整施工道路,水泥罐车来来往往。一辆罐车驶进道路东侧的洞中,水泥倾泻而下,工人们正忙着推平路面。这是导流洞出口施工支洞,正在铺设路面。

  古贤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北干流河段,两岸分别为吉县和陕西宜川县,是“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之一。该工程是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核心工程和国家水网的重要节点工程,也是继2001年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以来,黄河干流上又一项重大骨干水利枢纽工程。

  据了解,古贤水利枢纽可研批复总投资约615亿元,建成后将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提供后续动力。同时,工程将极大改善晋陕两省23个县(市、区)、27个工业园区和约685万亩灌区的水源条件,有效缓解供水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此外,工程还能提供大量清洁电力,有力优化黄河两岸的能源结构。

  “古贤水利枢纽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为期9年半。2025年,准备期工程全面启动,预计今年3月底导流洞支洞完工。”黄河古贤水利枢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战锋介绍,为了从65公里外的山西河津市运输工程所需的砂石骨料,工程将开凿一条64.75公里长的隧洞,在洞里布设一套世界最长、国内规模最大的皮带机运输系统,预计今年年内启动。

  春节假期过后,三晋大地从南到北,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古贤水利枢纽和中部引黄工程春节假期不停工,万家寨引黄北干支线工程1月项目建设永久征地手续全部办理完成。截至1月底,古贤工程、“七河”“五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小浪底引黄二期等11项2025年重点项目已开工9项,计划完成总投资71亿元。

  山西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山西全省范围防洪能力提升、灌区建设改造、中部引黄、古贤水利枢纽等9项省级重点水利工程完成投资超过68.68亿元,完成率112.43%。2025年,山西将加快推进现代水网建设,加速省级骨干水网建设,提速市县配套水网建设,打通供水“最后一公里”。(本报记者 窦瀚洋 王欣悦 郑洋洋)

[ 责编:刘晗旭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冰岛总统托马斯多蒂尔

  • 习近平会见莫桑比克总理莱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14 09:53
日前从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获悉,龙骨坡遗址第5轮发掘获得的粪化石中,有几枚被确认为剑齿虎粪化石。
2025-10-14 09:51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