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家的电器“更新记”
首页> 经济频道> 焦点 > 正文

我家的电器“更新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1-23 09:27

  家电换新折射消费变迁。听三个中国家庭讲述——

我家的电器“更新记”

  过年换台新家电!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换家电补贴继续、范围更大,激发了城乡不少家庭的购买热情。

  消费品换新,推动千家万户的生活“焕新”。近日,记者走进三位不同年龄段的中国消费者的家中,听他们讲述家中电器更新的故事,从中感受消费的更迭变化。

 

  九旬老人张玉棠:

  “我家电视机的更新换代,得益于改革开放”

  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老人张玉棠是一位退伍军人,他为记者讲述了家中电视机的“更新记”。

  张玉棠回忆,在20世纪70年代,电视机还是一种高档商品,好多人只听说过、没见过。买,更是不敢想。

  “我运气不错,1977年通过朋友关系,买了一台9英寸的‘熊猫’黑白电视机。花了240元,相当于我那时两个多月的工资。”张玉棠说,“搬回家后,全院30余户人家都非常羡慕,播放时邻居家大人小孩抱着新奇的心情到我家观看,因房小人多难以容下,我不得不把电线拉长,将电视机搬到院子里去放。大家自带小凳,坐在院子里聚神观看。为使大家看得更清楚,我又买了一块能将影像放大的有机透明玻璃板,用支架撑在屏幕前,使后边的人也能看清。”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1984年市场上已有进口彩色电视机出售,但通常买不到,往往是出国人员回来时,带回购买电器的指标(每人只限2件)才能买到。张玉棠经过周折,得到了一个购买彩电指标,花了三百多美元,从进出口公司买了一台日产“东芝”19寸彩电。“由黑白电视机到彩电,真感到有点鸟枪换炮。”张玉棠说,“1993年,我又换新了一台日产‘松下’21寸带遥控器的彩电,这比原来的更先进了,换频道时不再起身到电视机前用手去按换频道键,真是方便多了。”

  2004年,张玉棠发现,国产电视机品牌名声越来越响,大家都说质量好,于是购买了一台国产“海尔”22寸的数字电视机,电视配备机顶盒,频道由原来的10多个增加到50多个。“后来,儿子又给我换了一台‘海信’42寸挂壁式液晶彩电,屏幕更大、清晰度更高、频道更多,对我们视力减弱的老年人来说更实用舒适了。”

  说到这儿,张玉棠指了指家里现在的壁挂75寸电视机,他告诉记者,这是孙女享受国家补贴为他购买的新电视,前几天刚到,还有专人上门安装。

  “孙女说,国家补贴后的价格相比原价便宜很多,算下来和40年前我所购买的国外彩电价格类似,但是电视的品质却有着天壤之别。”张玉棠说,“新的电视不仅屏幕、清晰度、音质全面升级,可观看的频道更是已经多达500多个,还可以联网,想看啥就能看啥。”

  张玉棠自豪地称自己是走在更新换代前列的“潮老头”。他对记者感慨:“我家电视机的频繁更新换代,全得益于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国外的先进产品、先进技术才能引进,我国的电子工业才更有生机、更有活力地迅速发展。家电不仅价格越来越便宜,种类、数量更是繁多,真真正正惠及人民。”

  70后李晓兰:

  “每一次换新,都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舒适”

  离开张玉棠家,记者前往了李晓兰家中。她生于20世纪70年代,曾在新疆、山西、江苏、北京等多地生活。而每一次搬家,都伴随着家中电器的更迭,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20世纪70年代末,李晓兰随父母生活在新疆。那时,物资相对匮乏,家中最显眼的电器便是一台9英寸的“昆仑”牌黑白电视机。家里更没有冰箱,承担类似功能的是一个简易的冰盒,母亲每天都要去冰厂买冰块放入,勉强起到冷藏食物的作用。至于洗衣机,更是闻所未闻。“母亲常打井水,在井边用搓衣板搓洗一家人的衣服。新疆很干燥,基本到第二天衣服就都干了。等我大一些后,我就开始帮母亲做些家务活,那块小小的搓衣板成为陪伴我们举家搬迁历程中时间最久的物品。”李晓兰说。

  1987年,李晓兰一家搬至山西,家里添置了一台单缸洗衣机。看着那旋转的洗衣桶,李晓兰觉得新奇又兴奋。“这台洗衣机虽简单,却直接让我和母亲的双手从搓衣板‘解放’了出来。”李晓兰说,与此同时,家里买了一台上下门“雪花”牌电冰箱,不仅能冷藏,还能冷冻食物,让一家人的饮食选择丰富了不少。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人民消费生活愈加丰富多彩。李晓兰于2002年举家迁至江苏。在那段时期,空调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李晓兰家也紧跟潮流,安装了一台窗式空调,洗衣机也升级成了带有脱水功能的洗衣机。

  没过几年,李晓兰结婚定居北京,有了自己的小家。“家电市场可谓日新月异。家里的洗衣机换成了全自动滚筒式,不仅洗衣更干净,还能根据不同衣物材质选择洗涤模式。冰箱也换成了对开门的大冰箱,存储空间大幅增加。而电视机,更是从普通彩电升级为45英寸的液晶电视,画面清晰度和音质都有了质的飞跃。”

  近几年,李晓兰家中的电器再次更新换代。冰箱变成了智能冰箱,能自动调节温度,还能通过手机APP远程操控。空调也换成了变频中央空调,不仅节能,而且温度调节更加精准。电视则升级为65英寸的4K智能电视,不仅可以观看海量的在线节目,还支持语音控制,操作方便快捷。

  “家里最近用国家补贴换了一台洗烘一体的洗衣机,算下来优惠了近1600元。”李晓兰说,“洗完就能烘干的功能帮了我不少忙。这不,前两天,我也给远在江苏的父母用国家补贴换了一台新洗衣机。”

  回首这些年,李晓兰感慨万千。家中电器的一次次变迁,是她生活不断改善的见证,更是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生动写照。“从简单的基础电器到如今的智能家电,每一次换新,都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舒适。”李晓兰说。

  90后张水涵:

  “数码产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90后姑娘张水涵对家中家电的记忆则有些不同。“电视机、洗衣机、冰箱这些对我们这代人来说不算稀奇,电脑、手机这类数码产品的变迁让我印象更深刻一些。”张水涵说。

  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开始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张水涵第一次看见电脑,是在父亲单位的办公室里。“那台电脑体型庞大,有着厚重的显示器,运行时还会发出嗡嗡的声响。”张水涵说,“父亲说这叫台式电脑,能做很多神奇的事情。当时,电脑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还是奢侈品,价格昂贵,普通家庭难以企及。”

  到了2003年,张水涵家中终于添置了第一台电脑——一台联想品牌机。那时候,拨号上网的速度很慢,“猫”发出的嗞嗞声仿佛是开启网络世界的神秘咒语。“打开一个网页,常常需要耐心等待许久。”张水涵说,“电脑操作系统也是很老旧的Windows 98,后来升级至Windows XP。那时,我注册了QQ号,加上了同学好友。每当周末同学来家里玩时,大家都挂着自己的QQ刷等级。后来,我们还一起养QQ宠物、玩网页小游戏。”

  同一时期,手机也逐渐普及。2008年,张水涵拥有了第一部手机——一部诺基亚粉色直板手机,它能打电话、发短信,还可以上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宽带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同年,家里的电脑升级为液晶显示器,变得更加轻薄,主机的性能也大大提升。

  手机和电脑的变革日新月异。2010年,张水涵的诺基亚手机升级成了一部翻盖的三星手机,“我还记得那个型号叫‘棒棒糖’,粉色的外壳,还有五颜六色的LED灯。”张水涵说,“除了基本的通讯功能,这个手机还能拍照、听音乐。网络也从1G网升级到2G、3G网,发展十分迅猛。”

  2013年,智能手机时代全面来临。张水涵换上了一部智能手机,触摸屏的设计、丰富的应用程序,让她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也是这个年代,网购、外卖等功能逐渐兴起,一部手机几乎解决了我所有的生活需求,互联网的便捷在手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同年,父母也为她添置了一台笔记本电脑,轻薄便携,性能强大,供她上大学时学习使用。“我经常带着它去图书馆、咖啡馆,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娱乐。”张水涵说。

  今年,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发布后,张水涵和朋友都十分关注。“我刚用国家补贴换了一台新手机,算上平台的各种优惠和旧机换新补贴,节省了将近2000元。”张水涵告诉记者,如今,她的手机已经换成了最新款的折叠屏手机,不仅屏幕更大,功能更是强大到难以想象。而家中的电脑也配备了高端的处理器和显卡,满足她对各种大型软件和游戏的需求。

  “手机、电脑这类数码产品,从奢侈品变成了生活必需品,功能从简单到复杂,这一切都离不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张水涵说,“这些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也让我深刻体会到科技进步的力量。”

  以旧换新政策以实实在在的优惠,切实提升了消费者的获得感。商务部指出,2024年,消费者换新意愿增强,同时,政策还激活了线下市场、提振了县域消费。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超过3700万名消费者参与家电以旧换新,参与活动人数突破100万用了33天,从100万到500万仅用17天。

  2025年,您家准备换新家电吗?(孔德晨)

[ 责编:张诗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中国节短视频征集活动启动

  • 重庆巴南:非遗展演迎新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21日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获悉,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7919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精炼铜、电解铝产量分别达1364万吨、4400万吨,同比增长4.1%、4.6%。
2025-01-22 03:00
《自然·医学》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一种手术植入的脑机接口系统能通过精准侦测和解码瘫痪患者的神经元活动,转为“手指动作”,使其可在电子游戏中自如驾驶虚拟四轴飞行器。
2025-01-22 10:02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李健带领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工作压力正在成为许多“打工人”的睡眠质量“隐形杀手”。
2025-01-22 10:01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林容周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软电子制造方法——粒子吞噬打印。
2025-01-22 09:58
复杂的人体系统内,细胞活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运输氧气、吞噬细菌、传递神经信号……要想保证这些细胞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离不开一位特殊的“指挥官”——非编码小RNA(核糖核酸)。
2025-01-22 09:58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2025-01-21 15:35
经过数月的延迟,寒冷的拉尼娜气候模式终于出现在热带太平洋东部。虽然它降低了全球平均气温,但也增加了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
2025-01-21 15:3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左其杲及其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及国外合作者,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从而揭示了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2025-01-21 15:31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活动星系核(AGN)图像,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2025-01-21 15:29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2025-01-21 15:25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
2025-01-20 10:07
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Met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系统,几乎可以立即将101种语言的语音翻译成36种目标语言中的任意一种。
2025-01-20 10:02
1月1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布了一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新彗星,并将其命名为C/2025 A3。
2025-01-20 10:0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团队近日在椎间盘退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1-20 09:59
今年上半年,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将举办,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共跑“半马”,挑战人类速度。
2025-01-20 09:54
近两年,教育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不论是大学、中小学还是学生与家长,都将在国家战略的牵引下重新确认自身的定位与方向。
2025-01-17 12:26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不仅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关键创新资源。
2025-01-17 04:30
数千年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2025年亦是如此。在这一年中,一大批探测器将承载着人类的好奇心,奔赴“星辰大海”,去揭示浩瀚星空的奥秘。此外,人类还渴望能够“扶摇直上”,亲身进入太空体验秘境。
2025-01-17 10:02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申恩志团队联合吴建平团队成功揭示了小鼠体内PIWI蛋白(MILI蛋白)与piRNA协作切割目标RNA(核糖核酸)的全过程。
2025-01-17 10:00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
2025-01-17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