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合作是应对共同挑战的必由之路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合作是应对共同挑战的必由之路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1-21 09:37

合作是应对共同挑战的必由之路

——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举办

  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于1月20日至24日在瑞士小镇达沃斯举办。来自全球各领域的近3000名代表聚焦地缘政治危机、全球化“逆风”、气候变化挑战加剧、新技术重塑全球发展格局等共同挑战,探求国际社会如何发扬合作精神,以更可持续、更加包容的方式同舟共济、合作共赢。

  风险与机遇并存

  当前,地缘冲突和全球化“逆风”等成为困扰全球发展的重要风险挑战。

  在世界经济论坛日前发布的《2025年全球风险报告》中,研究人员把武装冲突、极端天气、经济对抗、错误和虚假信息、社会极化列为今年全球面临的五大风险。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萨迪娅·扎希迪表示,多个地区地缘冲突仍在蔓延,成为今年世界面临的最大风险,持续给全球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世界经济论坛近日发布《首席经济学家展望》报告显示,超半数受访首席经济学家不看好2025年经济走势。分析显示,贸易保护主义和全球经济碎片化趋势正在加剧,公共债务和高通胀拖累经济增长,各地区经济复苏将呈现不平衡特点。

  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告诉新华社记者,全球供应链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一旦真的出现“脱钩断链”,将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负面影响。他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表示,“脱钩”和高关税可能使全球经济萎缩7%。

  有风险,也有机遇。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以“智能时代的合作”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带来的发展潜力。布伦德认为,如果妥善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未来十年全球生产力将增长10%”。

  联合国贸发会议资深经济学家梁国勇表示,数字化是世界经济发展重要动力,人工智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技术引擎。人工智能在重塑世界经济版图的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着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和方式。

  以合作应对挑战

  布伦德说,当前全球面临的不少重大风险跨越国界,国际社会应当同舟共济,找到解决全球问题的全球方案。他强调,合作是应对共同挑战的必由之路。

  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围绕重塑全球增长、助推智能时代产业发展等领域,充分探讨各国如何在智能时代弥合分歧,寻找新合作方式以增强经济韧性,引导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向善发展,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挑战。

  世界经济论坛研究显示,全球合作秩序正遭遇挑战,各国必须找到新的方式重建信任。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风险倡议总负责人马克·埃尔斯纳说:“我们正置身于一系列相互交织的危机之中,亟须采取协同一致的集体行动,重建信任并促进合作。如果我们不作为,后果将波及子孙后代。”

  作为近几年国际合作的新课题,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将成为本次年会的热点话题之一。梁国勇认为,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需要多边和双边的共同努力。联合国等多边机构在全球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治理中发挥了核心作用,推动通过了《全球数字契约》。他指出,大国间深化合作对于推动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和国际治理非常重要。

  中国贡献备受关注

  多位专家认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为推动全球合作、应对共同挑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布伦德表示,中国信奉互利共赢的合作之道,在南南合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开展了紧密合作,通过投资等多种方式,促进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布伦德还说,面对“脱钩”和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风险,中国外贸展现出韧性。布伦德看好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他表示,中国采取刺激国内消费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提振经济。他认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将继续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动能。

  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主席陈黎明表示,近年来,中国不仅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进展,而且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他说,中国提出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并强调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并重的原则。“这一倡议既是对全球挑战的正面回应,也为国际社会在人工智能治理问题上提供了重要参考。”

  (据新华社电 记者陈斌杰)

[ 责编:张诗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第二次出舱

  • 佳节将至年味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2025-01-21 15:35
经过数月的延迟,寒冷的拉尼娜气候模式终于出现在热带太平洋东部。虽然它降低了全球平均气温,但也增加了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
2025-01-21 15:3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左其杲及其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及国外合作者,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从而揭示了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2025-01-21 15:31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活动星系核(AGN)图像,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2025-01-21 15:29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2025-01-21 15:25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
2025-01-20 10:07
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Met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系统,几乎可以立即将101种语言的语音翻译成36种目标语言中的任意一种。
2025-01-20 10:02
1月1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布了一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新彗星,并将其命名为C/2025 A3。
2025-01-20 10:0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团队近日在椎间盘退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1-20 09:59
今年上半年,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将举办,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共跑“半马”,挑战人类速度。
2025-01-20 09:54
近两年,教育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不论是大学、中小学还是学生与家长,都将在国家战略的牵引下重新确认自身的定位与方向。
2025-01-17 12:26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不仅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关键创新资源。
2025-01-17 04:30
数千年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2025年亦是如此。在这一年中,一大批探测器将承载着人类的好奇心,奔赴“星辰大海”,去揭示浩瀚星空的奥秘。此外,人类还渴望能够“扶摇直上”,亲身进入太空体验秘境。
2025-01-17 10:02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申恩志团队联合吴建平团队成功揭示了小鼠体内PIWI蛋白(MILI蛋白)与piRNA协作切割目标RNA(核糖核酸)的全过程。
2025-01-17 10:00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
2025-01-17 04:30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早期陆地维管植物为何会发生复杂变化?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璞联合国内多名学者,发现并报道了在贵州下泥盆统蟒山群发掘的距今约4.1亿年前的“迷你”植物——包阳工蕨化石。
2025-01-17 04:30
在星际空间中,被冰覆盖的尘埃颗粒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关键载体,因此,“看”清楚冰表面的原子结构,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和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2025-01-16 04:15
近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此次改革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从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目标。
2025-01-16 04:15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吃得好”并不等同于吃得营养健康。一日三餐,看似吃饱吃好了,但很可能因营养成分摄入不均衡使身体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2025-01-16 04:15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1982年创办,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2025-01-16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