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央行释放多重稳汇率信号 政策“工具箱”储备足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央行释放多重稳汇率信号 政策“工具箱”储备足

来源:经济参考报2025-01-14 09:53

  “稳汇率”信号密集释放。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宣布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召开会议,向市场明确“人民币汇率完全有条件保持基本稳定”。与此同时,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称“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为外汇市场注入“强心剂”。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我国外汇市场韧性增强,短期波动并不能改变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的中长期趋势。同时,如果未来出现人民币汇率背离基本面的急涨急跌情况,监管层稳汇市工具箱仍有充足“储备”。

  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继续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1月13日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5上调至1.75,于当日起实施。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表示,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将直接提升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从而鼓励市场主体增加跨境融资。有利于扩大境内美元流动性,缓和人民币贬值压力,并起到稳定汇率的作用。

  同日召开的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会议亦明确,人民银行、外汇局将继续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增强外汇市场韧性,加强外汇市场管理,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消息发布后,人民币汇率走强。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日内低点一度回升近百基点。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最终收盘报7.3314,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1个基点。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7.1885元,较前一交易日升值6个基点。

  2025年以来,央行就外汇市场持续发声。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4年第四季度例会再次提出“三个坚决”;1月9日,央行宣布,将于2025年1月15日在香港招标发行2025年第一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量为人民币600亿元,这也是自2018年在香港开始招标发行央票以来,单只规模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央票,实质性收紧了离岸人民币流动性。

  业内人士表示,监管层在较短时间内数度释放稳汇率的清晰政策信号,旨在防范短期内人民币贬值预期过度聚集,维护汇市稳定运行。数据显示,此前人民币波动幅度有所加大,其中1月3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1美元兑人民币7.3元,引发市场关注。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13日在出席第18届亚洲金融论坛时,也就近期人民币贬值情况进行说明。他表示,近期美元指数高企,非美货币普遍都在贬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有所贬值,但总体展现出较强的韧性。

  “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中国的外汇市场已取得长足进步,市场参与者更加成熟,交易行为也更加理性,目前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已经达到了30%,降低了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敞口,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作为外汇市场的监管者,在面对市场变化时也更加从容,经验也更加丰富。”潘功胜表示。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指出,保持汇率灵活,对冲击作出反应,属于正常的汇率波动,有助于及时释放市场压力、收敛汇率预期。当前,市场经营主体对于汇率波动的适应性和容忍度提高,外汇市场韧性增强,这是增加汇率弹性的底气所在。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短期波动并不改变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的中长期趋势。

  潘功胜强调,央行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将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之中的决定性作用,有效发挥汇率的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同时坚决对市场的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的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我国宏观经济大盘亦将为人民币汇率提供支撑。王有鑫预计, 2025年全年人民币汇率将在一定区间内双向波动。尽管上半年面临外部压力,但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潜力,随着稳增长政策逐渐落地、加码发力,下半年政策红利将加速释放。

  “从过去经验看,央行具有充足的工具箱可以起到稳定汇率的作用。如可以通过发行央票,收紧离岸市场人民币的流动性,提高做空人民币的成本;加强预期管理和引导,通过官方表态和市场预期管理工具稳定汇率预期。”王有鑫进一步表示。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判断,如果未来出现人民币汇率背离基本面的急涨急跌情况,监管层稳汇市工具还会及时出手,后续或可择机动用下调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境内美元存款利率,以及上调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向家莹)

[ 责编:张诗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人民子弟兵帮助受灾群众尽快重建家园

  • “蛇”相关馆藏文物亮相三峡博物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2025-01-14 09:41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2025-01-14 09:39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