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经济光明论丨刘东:构建高速、可信、互联的数据流通环境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独家> 重点策划 > 正文

经济光明论丨刘东:构建高速、可信、互联的数据流通环境

来源:光明网2025-01-10 18:28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的部署要求,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这是国内关于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个文件。光明网推出系列稿件,对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挑战、机会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维度分析解读。

经济光明论丨刘东:构建高速、可信、互联的数据流通环境

  作者: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 刘东

  为更好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明确指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是从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角度出发,面向社会提供数据采集、汇聚、传输、加工、流通、利用、运营、安全服务的新型基础设施,是集成硬件、软件、模型算法、标准规范、机制设计等在内的有机整体。它涵盖了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为数据要素高速、可信、互联流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推动形成一个支持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和社会进步的数据生态系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国家战略目标。

  构建高效弹性的数据传输网络

  在数字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构建高效弹性的数据传输网络成为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是确保数据大规模共享流通的基石,其不仅决定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和质量,还直接影响到数据流通的效率和成本。

  数据传输网络的构建,从数据流通的场景需求来看,一是要具有灵活的接入和弹性的传输速度,二是对传输质量要求高,三是对安全性要求高。为此,《指引》明确提出,要“建设泛在灵活接入、高速可靠传输、动态弹性调度的数据高速传输网络”,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数据传输需求。

  高效弹性的数据传输网络主要包含三个维度。一是“技术创新”,针对现有物理专网成本高、不够灵活的问题,基于现有网络资源通过虚拟化组网、网络协议创新和智能化任务调度等技术,形成多方快速组网和数据交换能力。如拓展IPv6网络协议创新应用,以SRv6+网络切片建立灵活的虚拟数据专网,基于APN6和iFIT做传输溯源和随流检测,按照传输需求灵活分配网络带宽和网络质量。二是“优化升级”,对现有网络硬能力进行进一步优化升级,推进光纤网络、5G-A无线网络乃至卫星互联网和6G网络的创新建设,提供更高的带宽、更低的延迟,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传输需求。三是,“强化安全”,整个传输网络需构建起一套标准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安全防护框架,从静态保护向动态保护转变,由边界安全转向内生安全,并最终形成贯穿数据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动态安全防护能力。如《指引》中就明确提出,建立与IPv6等网络标识兼容的数据标识体系,进一步地可以对IPv6网络地址进行身份绑定认证、数据标识和分级分类,通过网络层实现对上层数据流通的管控。

  打造可信、开放的数据流通环境

  我国拥有海量的数据资源,但长期以来,数据分散在各个地区、行业和企业中,形成了众多的数据孤岛。《指引》提出建立覆盖政府、行业、企业等主体及国家、省、市、县等层级的全国一体化的分布式数据目录,形成全国数据 “一本账”。这一举措将有助于打破数据壁垒,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有序流通和共享应用。数据空间作为打造可信、开放的数据流通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指引》中明确提出,鼓励建设企业可信数据空间、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探索建设个人可信数据空间、跨境可信数据空间,通过多场景多层级的数据空间建设,构建起可信、开放的数据流通环境,促进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

  数据空间的构建并非一蹴而就,其发展高度依赖于一系列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数据使用控制技术作为数据可信管控的关键手段,能够确保数据在授权范围内被合理使用,有效防止数据滥用和泄露风险。智能合约技术的引入,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特性,实现了数据交易的自动化执行和可信性保障,并使得数据流通过程更加透明、高效。数据沙箱技术则为数据处理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隔离环境,如同一个“数据实验室”,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允许进行各类数据测试和分析操作,提升了数据处理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在更高级别的安全能力上,还可使用隐私计算等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这些技术的融合集成,共同构建了数据空间的技术骨架。通过技术集成,数据空间实现了从数据授权到处理、交换、交易以及汇聚、应用的全流程功能,最终形成一个开放互联、可信管控的数据空间网络,成为数据流通利用的基础设施。在统一的标准和共识上,众多运营平台、接入端以及专业的数据处理程序在数据空间框架下协同工作,如同一个个精密的齿轮,共同驱动数据的大规模流通。

  拓展全球数据合作新空间

  为有效推进全球数据合作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指引》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在标准层面,《指引》中明确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参与数据基础设施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加强与ISO、IEC、ITU、IEEE、3GPP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作,推进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互操作的同时,积极推动技术标准、运营规则和认证体系的全球适用,提升我国在国际数据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这不仅是我国在数字经济时代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体现,更是为全球数据空间的健康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有力举措;同时,《指引》还明确指出探索建设数据跨境流动基础设施,积极探索建立安全可控的数据传输通道和监管机制,确保数据在跨国界流动时既符合各国法律法规要求,又能高效地服务于商业和社会需求。

  与此同时,拓展全球数据合作需要共识的管理规则、数据标准、接口协议和安全机制的支持。在数据处理和交互过程中,遵循统一的规范和准则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避免因规则混乱而导致的数据冲突和信任危机。数据标准的统一则使得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据能够实现无障碍的流通和共享。接口协议则如同通用的“语言”,明确了各个系统和设备之间的交互方式,保证了数据流通的互操作能力。安全机制作为数据基础设施的“守护者”,通过加密技术、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多种手段,全方位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及其他国际合作项目的深入推进,我国势必将在全球数据合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搭建高质量的数据基础设施,为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架设桥梁;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全球数据标准研制,倡导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数据秩序,为实现全球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数据要素战略布局迈出了重要一步,将为我国数据流通和利用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地生根,一个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将逐渐成形,势必将打通数据流通动脉,全面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为我国数字经济的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世界数字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策划:赵刚

  文字整理/海报制作:杨亚楠

[ 责编:张诗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智造”全球抢单 绿色创新引领市场潮流

  • 第五届消博会丨国货潮涌消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儿童是嗓音障碍的高发群体,更应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治。
2025-04-17 10:36
大数据若停留在实验室,便失去了意义。我们的目标是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再升级为决策支持。
2025-04-17 10:30
面对人工智能这把“双刃剑”,我们亟须构建完备的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体系。
2025-04-17 09:30
立足经验,破解问题,继续纵深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布局,以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
2025-04-17 09:27
地月空间是指从地球低轨延伸至月球(约38万公里)以及远至200万公里的空间。
2025-04-17 09:27
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鹊系列发动机在其浙江湖州动力制造基地完成第100台正式下线,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动力系统实现从单台研制到批量制造的跨越,迈向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2025-04-16 10:2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团队,近期将历时3年自主研发的儿童用磁悬浮双心室辅助装置,成功植入一名7岁终末期心衰患儿体内。
2025-04-16 10:19
全球首次成功绘制六倍体小麦的端粒到端粒完整基因组图谱,实现了小麦基因组从“头”到“尾”无缺口的精确组装。
2025-04-16 10:17
从数学上讲,绳结交叉点与量子算法之间的理论等价性已经为人所知数十年,但直到现在才由该团队完全付诸实践。
2025-04-16 10:15
香江四月,风暖潮平,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于4月14日在香港开幕,为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勾勒出更包容、更可持续的未来图景。
2025-04-16 10:10
近年来,我国强化统筹规划,产学研用等相关主体密切协作配合,全力强化“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人才强基、对外合作、历史文化”等五大措施,推动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2025-04-16 10:09
借助一种名为SMART-EM(单分子原子分辨率时间分辨电子显微镜)的技术,首次在原子尺度上拍摄了催化反应过程。
2025-04-15 11:02
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马蜂窝发布《中国赏花游报告2025》
2025-04-15 10:46
春天里,田野上,一粒粒良种破土而出、向阳生长,承载起端牢中国饭碗的希望。既为品种权人提供有力保护,又有效规范种业市场,一粒种子伤“芯”被抚平的故事,折射法治对种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2025-04-15 11:00
中国是拥有杜鹃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超过530种。2018年,《毕节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条例》出台实施,形成对百里杜鹃资源保护“有地方性法规、有特设机构、有专岗人员”的立体化保护机制。
2025-04-15 10:58
从概念验证中心起步,一大批创新项目正培育成熟、投入市场,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2025-04-15 10:49
以耕地保护为例,为扭转黑土地退化趋势,我国自2020年启动实施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
2025-04-14 09:58
北京市、中国科学院发布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设施开放运行报告,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布局建设37个科技设施,其中16个已向全球开放,包括多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4-14 09:57
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在江苏常熟下线,将用于世界最长高速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施工。
2025-04-14 09:57
志林肚天牛体色以浅红褐色为主,下颚内缘为黑褐色,触角呈暗红褐色。
2025-04-14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