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期,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GB/T33993-2024《商品二维码》正式发布。该标准提出了与国际标准衔接一致的商品二维码应用技术要求,规范了商品二维码的数据结构、符号表示和印制质量等关键技术要素,将为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监管等全链条应用商品二维码提供重要的技术指引,有效支撑构建更加高效透明的商贸流通数字化体系。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基于GS1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的商品二维码作为新一代商品数字化标识载体,正在重塑全球商贸流通体系。2020年底,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正式发起了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提出到2027年实现全球商贸流通产业二维码的全面扫描、识读和解析的战略目标。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入该项目,我国浙江省作为全球首个示范区在商品二维码应用创新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
作为商品的“二代身份证”,商品二维码在我国产品追溯等数字化应用中已取得显著成效。福建省基于GS1系统编码规则构建的“一品一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实现了食用农产品、水产品等全产业链追溯数据的采集与共享。截至2024年12月底,浙江省依托GS1商品二维码搭建的“浙食链”系统已拥有超过45亿条的追溯数据,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前提下,显著提升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研判和预警效率。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发布的GB/T33993-2024《商品二维码》国家标准是对其前述版本GB/T 33993-2017的完善和升级,标准提出了与国际标准兼容的数据结构规范,明确了全球二维码迁移背景下的我国商品二维码应用技术与管理要求。后续,编码中心将积极推进该标准的宣贯实施,深化标准化商品二维码在各行业的应用,助力我国商品流通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和创新发展。(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