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今年货币政策聚焦扩内需稳预期激活力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今年货币政策聚焦扩内需稳预期激活力

来源:经济日报2025-01-07 09:29

  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部署今年重点工作时强调,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扩大内需、稳定预期、激发活力,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2024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也面临压力和挑战,货币政策坚持支持性的立场,强化逆周期调节,有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2025年将进一步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持续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加强利率自律管理,提升银行自主理性定价能力,兼顾银行业稳健经营和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为促消费、扩投资创造有利的利率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将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深入挖掘有效融资需求,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同时,将着力优化资金供给结构,继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投向亟需领域,不断提升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效能。

  兼顾内外均衡,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强化预期引导,有力应对外部冲击,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我们将发挥好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监管等其他宏观政策的合力,保持政策取向一致,更加注重支持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提升政策整体效能,进一步畅通政策传导。”邹澜说。

  统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介绍,目前,“五篇大文章”的政策框架已基本建立。下一步,将加强与有关部门协同合作,围绕统筹推进“五篇大文章”,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的力度、可持续性和专业化水平。切实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信贷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推动加大信贷投入、优化信贷结构、丰富金融产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企业通过债券、股权等市场融资,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此外,围绕“大力提振消费”这个重点任务,适时研究创新金融产品工具,进一步加大对消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将充分发挥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2025年将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研判,丰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健全金融市场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及应对机制,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中小银行风险处置;继续做好金融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工作;完善和加强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用好用足支持资本市场的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彭立峰表示,支持地方政府稳妥化解债务风险是金融部门的重要工作。前期,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金融支持政策,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下一步,将继续抓好已出台政策的落实,支持金融机构接续、重组和置换融资平台到期债务,缓释存量债务风险;推动地方政府通过资产注入、兼并重组、强化治理等举措,实现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退出。同时,持续跟踪政策执行情况,打通政策落地的堵点难点。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还将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开放,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与合作;进一步优化中央银行金融管理和服务。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有效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勾明扬)

[ 责编: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

  • 习近平会见刚果(布)总统萨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