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月4日,长江上游【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管理创新团队(简称“上游团队”)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理论与实践(2016-2025)学术研讨会”。
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再提速
作为中国经济的大动脉,长江经济带覆盖长江沿线的9省2市,以约20%的国土面积支撑起了全国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来,在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协同联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交出了一份份亮眼成绩单。
新征程上,如何以高水平保护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罗胤晨强调,长江上游流域是生态资源多元丰裕、生态屏障功能重要的后发地域。通过梳理现代化产业体系演进与内涵,他总结了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的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低碳化、循环化五类特征,并从战略定位、现实问题和地方探索三个视角探寻长江上游流域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的线索,提出应从资源维度、空间维度、技术维度、组织维度因地制宜构建长江上游流域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
农业全面绿色转型是推动乡村生产空间生态化治理的核心动力。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邓鑫指出,通过减排固碳、减量增效和减废降污等途径可以有效地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乡村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并实现乡村经济结构优化与绿色账册的价值转化。
重庆邮电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教授陈婕针对构建西部地区能源结构多能互补与动态耦合机制的问题,提出将智慧能源体系建设明确为西部地区能源结构转型方向之一,以多能互补增强西部地区能源系统的韧性,积极发挥各类能源优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等建议。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贺嘉基于PSR的“水-能源-粮食”系统安全评价,运用四象限法则将“水-能源-粮食”系统安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冷热点耦合结果和耦合协调时空分布图进行空间叠加,从而划分出4种需要因地制宜的管理区域。
重庆师范大学编辑出版中心教授马文斌指出,三峡重庆库区对口支援经济合作体制机制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一是构建点线面“三维立体”对口协作复合机制;二是建立“点状突破+链式创新”互补发展机制;三是打造“内生发展+外部支撑”双向联动机制;四是探索“多要素协同+全要素耦合”长效引领机制。
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任晓红在报告中介绍,研究团队构建出两阶段城市快速充电需求预测框架,同时识别了影响城市快速充电需求的关键要素,其研究发现对城市规划者、能源管理者及充电基础设施投资者的科学决策,以及进一步优化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等具有一定启示性。
绿色协同“带”动高质量发展
重庆社会科学院彭国川研究员在题为《破解流域治理的跨界协同难题》的报告中提出,要从四个方面破解流域治理的跨界协同问题:一是构建流域跨界协同治理体系;二是健全流域治理的协同管控机制;三是建立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环境治理体系;四是完善流域治理的利益协调机制。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冯方以《生态优先“立规矩”,绿色发展“添动能”——湖北宜昌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案例》为题,围绕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长江生态修复、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三个内容,剖析了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宜昌的建设案例,全面总结了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的宜昌经验。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张智勇针对长江经济带小流域发展的“重用轻养”等困境,提出加强小流域休养生息的监管执法、构建综合立体治理体系、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探索建立小流域生态休养生息的长效机制以及相关法律体系,助推长江经济带小流域休养生息。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陈震以《深化绿色金融改革,赋能长江上游地区生态产品价值跃升》为题,提出要按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贡献,优化绿色金融资源配置;要打造生态产品价值“链主”企业,培育优质市场主体,形成企业+农户等多元化实现方式;要打造区域政策性绿色金融机构,包括生态产品交易所等;要推动生态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推动形成生态产品供应链金融;要引导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介入前端生态产品估值、交易、质押等环节。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重庆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贺高祥强调,要从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平衡、历史性与时代性的融合、文化性与社会性的互动、保护性与传承性的统一四个方面处理好长江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文传浩教授认为,未来长江经济带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处理好以下八大关系:一是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二是上游和下游的关系;三是长江和其他江河的关系;四是传统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的关系;五是新型城镇和乡村振兴的关系;六是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的关系;七是流域和跨域的关系;八是历史和未来的关系。
他表示,接下来要聚焦核心,锚定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问题,探讨流域跨界治理、生态产业体系和三峡库区等亟待破解问题;同时,探索学术研讨新模式新路径,发挥新型智库功能。(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