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超5亿人次、6300亿元!冰雪暖世界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超5亿人次、6300亿元!冰雪暖世界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25-01-06 09:52

  新华社哈尔滨1月5日电(记者杨思琪、戴锦镕、沈易瑾)2024-2025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有望达到5.2亿人次,旅游收入有望超过6300亿元!1月5日,在哈尔滨举行的2025冰雪旅游发展大会上,《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5)》预测这一组数据,意味着体验冰雪成为越来越多老百姓的生活方式。

  当日17时许,第41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启幕!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里,烟花腾空,音乐律动,中外游客齐聚一堂,掌声、歌声、欢呼声交织——

  这是1月5日拍摄的第41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现场上空的“烟花秀”(无人机照片)。张涛摄

  “太幸运了!今天遇上冰雪节。”来自江西的“00后”游客陈碧云和朋友一放寒假就来哈尔滨游玩,为连连惊喜开心。

  创办于1985年1月5日的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别具一格。这是我国首个以冰雪为主题的国际性节日,与日本札幌冰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挪威奥斯陆滑雪节并称为世界四大冬令盛典。

  “亲眼看到这些冰雕建筑,太令人振奋了,它们精美绝伦、充满故事,简直就是人类的奇迹!”从7000余公里外奔赴而来,澳大利亚游客罗宾·拉普索恩连连按下快门。“我永远不会忘记这里的壮观和美丽,我为中国冰雪艺术点赞。”

  数据见证“尔滨”“冰雪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园半个月以来,全市累计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1.3%;2024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7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2314.2亿元,同比增长均超三成……

  一个延续40年的冰雪节庆为何历久弥新、多年位居冰雪旅游目的地榜首?从中,或许可以看到中国冰雪旅游市场进入新阶段的动力所在。

  “匠心”——

  在这座冰雪之城,冰灯、冰雕、冰爬犁、抽冰嘎、毛皮板滑雪等老式技艺焕发新生机,“雪国列车”、冰雪音乐会、“万人雪地蹦迪”等新业态、新场景为冰雪文化注入新活力。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中央大街、太阳岛雪博会、极地公园、东北虎林园、伏尔加庄园等热门景点被游客纷纷“种草”。

  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室内场馆,长达81米的“数九寒天长卷”结合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为游客呈现踏雪寻梅、敲竹听雪等互动体验;在元宇宙产品《冰龙寻珠·全感VR》,游客佩戴VR眼镜,便可“打卡”冰雪奇境;全景奇幻舞台秀《王的战车》,演绎千年前女真部落的传奇故事……

  “冰雪无限,创新不止。”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介绍,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时尚在冰天雪地里交相辉映,推动“冷资源”变成“热经济”,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注入“冰动力”。

  “暖心”——

  在5日哈尔滨举办的“2025冰雪旅游发展大会”现场,冰壶、手套、雪人、亚冬会吉祥物等造型的甜品格外吸睛。“这个冬天,我们从哈尔滨地域文化中汲取灵感,研发出更多新产品。”黑龙江打包幸福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运营部工作人员刘婷婷说。

  夜幕下的中央大街,游人如织。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95后”网红女警隋欣执勤。指挥交通、给游客指路、守护游客安全……“让更多人爱上哈尔滨,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她说。

  “虽然天气很冷,但我心里很暖,自己始终被‘尔滨’的宠客‘市格’温柔以待。”上海游客潘雨露说出了很多游客的心声。

  “信心”——

  1月5日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3-2024冰雪季全国接待冰雪游客4.3亿人次,实现冰雪旅游收入5247亿元。冰雪旅游市场热度不断攀升,冰雪旅游消费的综合带动能力突出。

  “一天接待300多桌,客流在1500人左右,延续了去年的火爆态势。”铁锅炖是外地游客必品尝美食之一,哈尔滨一家铁锅炖连锁品牌联合创始人姚立龙说,在中央大街附近的店面,冰雪季几乎天天爆满。店里推出了冻梨摆盘等“冬日限定菜品”,受到南方游客欢迎。

  “冰雪同梦,亚洲同心”……开幕式现场,无人机在夜空中亮出精美字样。33天后,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冰雪主题乐园,将迎接第九届亚冬会启幕。

  正迈向世界级冰雪旅游度假胜地和冰雪经济高地的“尔滨”,冰雪暖世界!

[ 责编: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4年度杰出科技成就奖颁发

  • 贵州瓮马铁路南延伸线隧道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两年,教育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不论是大学、中小学还是学生与家长,都将在国家战略的牵引下重新确认自身的定位与方向。
2025-01-17 12:26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不仅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关键创新资源。
2025-01-17 04:30
数千年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2025年亦是如此。在这一年中,一大批探测器将承载着人类的好奇心,奔赴“星辰大海”,去揭示浩瀚星空的奥秘。此外,人类还渴望能够“扶摇直上”,亲身进入太空体验秘境。
2025-01-17 10:02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申恩志团队联合吴建平团队成功揭示了小鼠体内PIWI蛋白(MILI蛋白)与piRNA协作切割目标RNA(核糖核酸)的全过程。
2025-01-17 10:00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
2025-01-17 04:30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早期陆地维管植物为何会发生复杂变化?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璞联合国内多名学者,发现并报道了在贵州下泥盆统蟒山群发掘的距今约4.1亿年前的“迷你”植物——包阳工蕨化石。
2025-01-17 04:30
在星际空间中,被冰覆盖的尘埃颗粒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关键载体,因此,“看”清楚冰表面的原子结构,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和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2025-01-16 04:15
近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此次改革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从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目标。
2025-01-16 04:15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吃得好”并不等同于吃得营养健康。一日三餐,看似吃饱吃好了,但很可能因营养成分摄入不均衡使身体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2025-01-16 04:15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1982年创办,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2025-01-16 04:15
15日,2024年度中国气候研究重大进展发布会在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此次发布的10项气候研究重大进展,涵盖气候预测、气候变化影响、气候系统演变等多个领域。
2025-01-16 04:15
近年来,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指导下,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机构联合当地社区监测员,对2015年至2021年在三江源区域12个长期监测位点开展的雪豹等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进行汇总,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在线发表。
2025-01-16 04:15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2025-01-15 10:08
1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5-01-15 10:00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2025-01-15 09:58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1-15 09:57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
2025-01-15 09:55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