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丰富新场景 激发消费新活力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丰富新场景 激发消费新活力

来源:人民日报2025-01-03 09:40

直播销售汽车 引进多类首店 打造旅居康养

丰富新场景 激发消费新活力

  2024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扩大内需是战略之举,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如何结合当地实际落实“两新”政策?如何探索布局首发经济?如何更好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新年伊始,记者到一些城市进行了采访。

  ——编 者

 

  杭州——

  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展会等形式持续促进汽车消费

  新年第一天,浙江省杭州市汽车消费市场热潮涌动。位于钱塘区围垦文化公园的年货节汽车展区内,前来看车的市民络绎不绝。展台前,挤满了询问汽车性能、价格和优惠补贴的消费者。

  另一头,线上促销同样火热。一场汽车线上销售活动正在短视频平台上直播,点击进入,主播详细介绍着一款新能源汽车的配置。“这款新车性能不错,价格也很优惠,在直播间购买还有赠品,有兴趣的可以到线下展厅逛一逛……”一场直播下来,吸引了近万人次观看,“近期通过直播,总成交额已达到上百万元。”直播团队成员介绍。

  这场直播由钱塘区华东汽车城内的“帅车阿东”严选商城主办,负责人赵磊介绍,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购车体验,还带动了线下门店的客流量和销售额。

  在手机上刷到汽车直播活动后,元旦当天,杭州市民胡栋特意来实地看车。根据以旧换新政策,报废旧车后他可获得2万元购新车补贴,通过直播间参与订车,还有车膜等赠品。

  试驾、选配置、签约、付款、购买保险……享受多项政策优惠后,胡栋最终下单。“新年开新车,综合下来,省了近3万元。”提车后,胡栋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以钱塘区为例,汽车消费效果明显,这得益于“两新”政策的带动和当地在促进汽车消费方面的诸多探索。在打造汽车消费新场景方面,钱塘区以梦马汽车港和华东汽车城两大市场为抓手,招引聚集了比亚迪、小米等48个新能源汽车品牌,以“直播+消费”“展会+消费”等形式助推新能源汽车消费。

  钱塘区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高玲玲介绍,去年,钱塘区就举办了车展10余次,开展汽车直播活动300余场,带动汽车消费超10亿元。不久前,钱塘区还举办了汽车焕新暖冬消费季活动,签约了8个汽车商贸产业链项目,进一步助力完善钱塘区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配套。

  南京——

  布局首发经济,首店、首发产品带来消费新增长

  灯笼高挂,唢呐声声。宝玉、宝钗身着红装,静待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布景前方,观众无不被精美的陈设与演员精湛的演技所吸引,舞台布景把氛围烘托到了极致,周围的“宾客”纷纷期待见证《红楼梦》里最为盛大的喜庆时刻。

  当宝玉发现新娘并非黛玉时,发狂似的看向远方,这才引得观众的目光转向黛玉。只见距婚礼现场不到20米处,一袭白衣的黛玉拖着病弱的身躯,轻轻起舞,似弱柳扶风……

  这里,正是在江苏省南京市首发的文化爆款——《大梦·红楼》沉浸式展演空间。元旦下午,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的光影渐次亮起,透过细密的光束,观众仿佛置身于曹雪芹笔下的太虚幻境。

  这已是第105场演出,场场都十分火爆。

  “第一次来看沉浸式红楼梦演出,我被演员的表演和多条支线的故事情节所震撼,以后一定会再来看。”观众江薇薇表示。

  《大梦·红楼》不是一次简单的演出,而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多媒体艺术打造的沉浸式体验。南京市文投集团负责人表示,《大梦·红楼》是南京首发经济模式的又一探索,为南京的文化旅游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

  除了《大梦·红楼》,多种形式的首发经济正在南京不断涌现。全球首款新能源敞篷跑车精彩亮相;“网红茶楼”汇点楼带食客体验老广东美食;黄油小熊IP全国首展打造万人打卡新场景……2024中国(南京)首发经济发展大会暨“首创金陵”主理人品牌推介会成功举办,21个首店代表品牌和载体集中签约。

  布局首店,成为消费新增长的关键。“近年来,消费需求逐渐转向个性化,预售抢先体验已成为许多人的消费习惯。”南京市商务局局长刘永辉认为,在这种消费趋势下,布局首店为促进消费找到了抓手。据了解,2023—2024年,南京全市引进各类首店680家,其中全球首店3家、亚洲首店1家、中国首店32家、华东首店30家。从品牌层级看,高端、时尚品牌增多。

  在南京,首发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已不限于首家店的开设,而是包含从新品发布到首店、总部的全链条发展过程。“一个首发经济项目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要求我们不仅需要注重首发经济本身,更要把目光投向全链条。”南京市副市长季铁军表示。

  昆明——

  构建特色康养产业,满足多元定制化旅居养老需求

  新年伊始,来自重庆的张阿姨和很多到云南省昆明市旅居的老人们聚在一起,欢庆元旦。退休后,张阿姨和老伴每年都会到云南旅居一段时间,这一次他们选择位于昆明市晋宁区的古滇康养园。元旦佳节,康养园特意举办了茶话会,园区内,欢声笑语一片。

  在这里旅居康养,张阿姨过得既充实又惬意。每天早上,张阿姨都会去园区开设的兴趣社团唱歌。饭后,张阿姨也会和老伴一起在园区内散步,再去半山温泉看冬樱花、去集贸市场赶集,每天都不闲着。

  “除了提供住宿、餐饮等基本服务,这里还会为来旅居的老人配备旅游管家。”古滇康养园旅游管家洋洋介绍,这里除了提供养老一站式服务之外,还可以满足多元定制化的旅居养老需求。

  来自北京市的杨阿姨更喜欢体验深度文化游,在古滇康养园住了一段时间后,杨阿姨在旅游管家的规划下,转去了康养机构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的基地,“那里更暖和,还能深度体验当地的民族文化。”

  “我们目前在云南昆明、大理、腾冲、芒市等地设有基地,也与省内其他旅游、康养机构结成旅居康养产业联盟,通过整合联盟内资源,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为游客提供多元的旅居养老服务。”古滇康养园旅居业务相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老年人消费观念的改变,旅居养老正成为老年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为引导旅居养老产业向体系化、规范化、品质化方向发展,昆明正在加速打造古滇片区健康养老产业集群,不断完善医院、老年大学等旅居养老配套设施,构建起“候鸟式”康养+旅居产业集聚,为游客和康养群体提供疾病诊疗、日常生活照顾、康复理疗、慢病管理、文体娱乐等一系列多元服务。

  2024年12月,晋宁区古滇片区文旅康养特色产业集聚区被评定为昆明市级特色产业集聚区。据统计,2024年该文旅康养集聚区接待游客约300万人次。

  2024年7月,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相关意见,提出要积极培育森林康养、温泉养生等沉浸式旅游产品,着力打造跨区域“协同养老”旅居产业等要求。为推动跨区域合作,2024年12月,云南省民政厅与广东、宁夏等多个省份签订合作协议,将云南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纳入跨区域旅居养老合作框架支持范围,开发旅居养老线路。(本报记者 窦瀚洋 白光迪 李茂颖)

[ 责编:刘晗旭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尔滨”雪人迎八方来客

  • 地毯小镇赶制订单生产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25-01-03 09:31
社交网络的去中心化推动着信息平权,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发布虚假错误的信息。科普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能被流量为王和眼球效应所裹挟,而应坚持科学性、合法性。
2025-01-03 09:27
记者2日从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上投”)了解到,全球首台高压射流—机械联合破岩盾构机“山大号”于近日在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东仓站始发。
2025-01-03 09:22
当下,人工智能的火热让人们对其有了深刻的体会。尽管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但一提起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互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已广为人知的应用便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2025-01-03 09:19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2025-01-03 09:18
闸门开合,水涨船高。2025年1月1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三峡枢纽通过量达1.59亿吨,连续三年突破1.5亿吨大关。其中,三峡船闸运行10000余闸次,通过量1.54亿吨;三峡升船机运行4700余厢次,同比增长5.1%。
2025-01-02 09:33
波澜壮阔的海洋中,更多宝藏正待发掘,深海油气资源就是其中的宝藏之一。深海区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如今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
2025-01-02 09:31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产生和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存储方式,如硬盘、磁带等,正面临存储容量有限、维护成本高以及存储设备寿命短等诸多限制。
2025-01-02 09:30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两种记忆在大脑中可以协同工作。然而,当两种记忆产生冲突时会发生什么?
2025-01-02 09:29
量子计算正加速发展!2024年12月上旬,谷歌公司推出其最新量子芯片Willow。几天之后,我国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布了“祖冲之三号”的相关成果。
2025-01-02 09:2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2024-12-31 09:14
30日,“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2024-12-31 04:10
教育部日前部署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试点工作,要求2030年前实现基本普及。这对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高地至关重要,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系列深层变革。顺利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需深化基础研究,把握底层框架和逻辑,做好体系化构建。
2024-12-31 04:45
享受便利的同时,掌握它们背后的核心技术更为重要。如何培养更多懂人工智能、会应用人工智能、能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才?
2024-12-31 04:45
30日,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整体向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在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2024-12-31 04:45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在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12月30日首次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2024-12-31 04:10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2024-12-30 09:18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4-12-30 03:50
科技部30日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筹集额达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
2024-12-31 04:1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2024-12-30 04: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