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物流业是实体经济的“筋络”,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日前,交通运输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以及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分领域实施方案,构建了“1+5”政策框架体系。光明网推出《经济光明论·专家谈》系列稿件,对其特色亮点、创新发展等内容进行多角度、层次化深度解读。
制图 实习生 余皓晴
光明网讯(记者 陶媛)铁水联运连接生产和消费两端,具有铁路定点、定线、定量以及水运运量大、价格低、能耗低的组合优势,是降低全链条运行成本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我国铁水联运发展迅速,2023年全国主要煤炭下水港煤炭运输已100%采用铁水联运,大宗货物“散改集”规模同比增长 17.4%、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长16%。
“然而,目前行业仍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还存在‘硬联通’有断点、‘软联通’有堵点、市场竞争力有不足等突出问题。”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冯玥分析道,交通运输部印发的《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及水运领域实施方案等政策方案文件,统筹部署未来3年总体工作和主要任务。水运领域实施方案坚持系统谋划,将铁水联运及其要素发展列为工作重点,要求强化目标牵引、坚持靶向发力,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同时,水运领域实施方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围绕集装箱铁水联运、大宗散货铁水联运、港铁协同联动,系统部署重点工作和任务清单。明确到2027年,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达到1800万标箱左右、集疏运体系更加完善、运输服务更加高效等,为行业上下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更好促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提供了根本遵循。
完善集装箱铁水联运体系
一方面,鼓励粮食等适箱货物在工厂源头开展“散改集”,发挥集装箱标准化运输优势,提高港口中转效率、减少沿途扬尘污染、降低货物损耗。另一方面,我国铁路内贸箱较海运国际标准箱宽约10cm,装船时无法卸入舱位隔栅内。国内部分船公司在船舶甲板上设计铁路箱专用舱位,实现货物在天津、日照—钦州港线路上“一箱到底”试点运行。
“青岛、天津、大连、连云港等港口已常态化开展中欧班列和过境运输业务,2023年运量20万TEU。其他区域如河北港口,受计划少、班期不稳定等因素影响,过境业务发展缓慢。”冯玥介绍,航运企业通常优先保障大客户用箱和舱位需求,且给予海运箱免费使用期仅7-14天,若内陆铁路货场提还箱点布局不足,铁水联运需返空至港口还箱,较易增加滞期费用。
推动大宗货物铁水联运
一方面,煤炭和粮食运输具有较强季节性特征,加强港口与铁路运输统筹协调,保障高峰时期港口生产作业与铁路运行组织匹配,推动煤炭、粮食转运及时高效。另一方面,针对铁矿石公路运输比例较高以及生产企业布局较近的港口,“一港一策”制定铁水联运集疏港方案。协调推动港口与货主、铁路企业联合签订“一企一策”合作协议,实施量价互保策略。
同时,铁路“集强疏弱”现象突出,部分煤炭专线集港后直接选择返空周转,未能形成钟摆运输。加强铁路与港口、货主企业供需对接,围绕铁矿石重点港口开展“重去重回”试点。此外,流量流向稳定的货物运输满足定点、定时、定线的“直达班列”和定时船期、定向发运的“准班轮”开行条件,一体化调度运行有利于提高运能利用、提升周转效率、减少在途时间。
强化港铁协同联动
一方面,聚焦铁水联运基础设施“一体衔接”、联运服务“一单到底”、联运组织“一箱到底”、运输信息“一站互享”,打造20条左右集装箱铁水联运精品线路,强化质量考核评估,构建集装箱“班列+班轮”铁水联运快线网络。另一方面,铁水联运组织服务中心健全中转、装卸、堆存等基础运输功能,拓展提还箱、加工、贸易等配套增值功能,可同时满足快速中转、现货堆存和期货贸易需求。
冯玥表示:“鼓励港口对铁水联运船舶、货物采取‘优先靠泊、优先集港、优先作业’等措施,提升铁水联运中转效率。”同时,推动制定铁水联运关键数据交换清单,实现请车订舱、站场作业、定位追踪等信息的自动推送、实时交互。
铁水联运是一项战略性、长期性和系统性工程,既需要立足当前,加快营造成本低、服务优、效率高的运行生态;又需要着眼长远,以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审视未来方向。水运领域实施方案着眼打基础、管根本、利长远的重点工作,各部门、各主体、各方式要紧紧围绕任务措施、关键环节,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齐抓共管、久久为功,推动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