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红兵 系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实现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跨越,亟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培育大国工匠“摇篮”的职业院校,对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发挥着基础性支撑作用。新征程上,应发挥好职业教育在“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主动对标行业需求、产业前沿,积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创新职业教育组织形态,提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水平,打牢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
聚焦实体经济,深化“产城教融合”。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与就业和民生关系最为直接,新征程上要更加突出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大战略上办好职业教育,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要坚持与产业结合、与地方发展战略结合、与社会区域结构结合,稳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整合融通各类优质资源,持续深化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不断创新产教融合人才评价机制,吸引行业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以校企人才协同培养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破解“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难题。当前,应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要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开展企业课堂、上班式课程等,让未来的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在实践“现场”、生产一线获得充分的“实战”历练。要深化职普融通、内部贯通,建立职普学习成果互认和转换机制,面向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劳动实践教育,形成职业教育纵向衔接、横向融通的多元化发展格局,畅通学生多样化发展路径。
聚焦行业发展,优化“类型定位”。要更加突出从“国之大者”视角看待职业教育,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服务产业发展的坐标系中精准定位职业教育,始终把培养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作为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紧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壮大的产业发展进程,加快围绕产业链布局专业链,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要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系统深化对于职业教育的规律性认识,提升自身办学特色、办学能力,搭设路径通达、理实一体的课程学习体系,为不同类型学生设计多样化成长成才赛道,着力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目标。
聚焦职业素养,涵育“工匠精神”。要更加突出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大民生上抓职业教育,全面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当前,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规模上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支高素质劳动者大军。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对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等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更加注重学生应对职业活动普适性的、可迁移的“软技能”,注重培养适应新时代新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针对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存在“重技能、轻素养”的现象,要大力宣传工匠精神,邀请劳模工匠进校园,聘请技能大师、非遗传承人作为兼职教授,引导学生守“匠心”、习“匠术”、明“匠德”,推动形成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风尚,让技能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和学生尊崇向往的职业。要以工匠精神赋能学风建设,推动工匠精神全面融入思政教学,深入开展劳动教育,让青年学子在火热的劳动中践行工匠精神。要推动职业教育与个人终身学习结合,帮助受教育者树立自信,开阔视野,在具有“硬技能”的同时,不断积累“软实力”,助力学生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走上更宽广的发展平台。
聚焦现代治理,抓实“一融双高”。要统筹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领导职责上不断发力,以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为导向,加强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着力推进专业数字化改造,确保专业瞄准国家战略、结构布局优化、灵活动态调整。要在“抓落实”上坚持高要求,加强对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和学校重点工作的专题调度、督查督办;在“产教融合”“双高计划”等重大改革中积极作为。要在“抓制度”上坚持高效能,加快构建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治理新体系。要积极推进人才评价改革,充分发挥教授、专业带头人的示范作用,营造“双师型”人才发展新生态。